岭南股份2024年亏损9-13.5亿元,AI文旅与光伏业务能否助其转型?
岭南股份2024年亏损9-13.5亿元,AI文旅与光伏业务能否助其转型?
2025年1月22日,岭南股份(002717)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3.5亿元,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将从营收与利润、人工智能业务、光伏概念业务、债务危机及解决之道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岭南股份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措施。
营收与利润:深陷亏损泥沼
营收大幅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岭南股份主营收入仅为8.05亿元,同比下降51.02%。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业务规模急剧萎缩,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行业大环境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前,园林建设、水务水环境治理等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处于下行周期。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大幅缩减。岭南股份的业务与地方政府高度捆绑,收益严重依赖地方财政,这使得公司在获取新增订单时困难重重,订单量远不及预期。同时,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也对公司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相关配套的园林景观等项目需求减少,施工收入明显下降。部分在建项目由于业主方财政困难,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进一步制约了施工进度,导致营收难以实现有效增长。
巨额亏损剖析
岭南股份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3.5亿元,如此巨额的亏损令人咋舌。在经营费用方面,尽管公司努力削减开支,日常经营费用整体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运营成本结构,一些固定费用支出仍然存在,难以在短期内大幅降低。财务费用更是公司的一大负担,公司融资规模较大,利息支出居高不下。加之资金紧张,债务逾期产生了一定的罚息、违约金等额外支出,进一步加重了财务压力。在减值准备计提上,因子公司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相应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部分应收账款回款滞后,账龄增加,坏账减值准备也有所上升。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项目毛利无法覆盖日常经营费用,营业利润被进一步削减,最终导致公司陷入巨额亏损的困境。
人工智能业务:探索与困境并存
AI在文旅的应用探索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下,岭南股份敏锐地捕捉到了AI与文旅融合的潜力,积极投身于相关领域的探索。公司旗下的恒润集团作为文旅主题项目高端装备及系统一体化服务供应商,在“文化创意+数字科技+旅游”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公司将AI技术融入到VR应用、沉浸式体验、智能互动及全息技术产品中。比如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通过图像识别、生成式创作等技术,为游客打造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游览体验。游客或许能借助AI导览,获取专属的游玩路线推荐,深入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在展馆中,利用AI技术实现展品的虚拟展示与互动讲解,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公司还积极推动场馆线上化,依托腾讯云在云计算、AI、大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将线下主题文旅项目打造为空间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一举措,游客可以在出行前提前了解场馆信息,规划行程,甚至能在线上提前体验部分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期待值。
业务成效与挑战
从成效来看,AI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部分引入AI导览和互动体验的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游览体验的评分有所提高,认为景区更加智能、有趣,互动性更强。一些线上化的场馆,访问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吸引了更多潜在游客的关注,为景区带来了一定的流量曝光。然而,岭南股份在AI业务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技术层面,AI技术更新换代迅速,要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对于公司而言,研发成本的压力较大,且技术突破并非一蹴而就,在图像识别精度、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市场方面,AI文旅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游客对新兴的AI体验项目持观望态度,习惯传统的旅游方式,这使得AI业务的推广面临一定阻碍。同时,竞争对手也在纷纷布局AI文旅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是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资金层面,AI业务的研发、设备采购、市场推广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目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不佳,资金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业务的拓展速度与规模,难以实现快速扩张与全面布局。
光伏概念业务:布局与发展阻滞
光伏业务布局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岭南股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积极向光伏投资建设领域拓展,试图在新能源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2023年2月16日,公司与易事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围绕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充换电系统(充电桩、换电柜)、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从战略意图来看,岭南股份希望通过涉足光伏业务,实现业务多元化,降低对传统园林、文旅业务的依赖,同时借助光伏产业的发展东风,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具体布局上,公司依托自身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项目资源和渠道优势,尝试将光伏项目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项目相结合,探索“生态环境+光伏”的创新发展模式。例如,在一些生态修复项目中,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既实现了光伏发电,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乡村振兴项目中,为农村地区引入光伏设施,助力农村能源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岭南股份在光伏业务上早早布局,但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进展并不顺利,业务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行业竞争激烈是一大难题,光伏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格局,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成本等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像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行业巨头,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实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岭南股份作为后来者,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积累、成本控制等方面都难以与这些头部企业抗衡,在获取项目和市场份额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政策变化也对公司光伏业务产生了影响,光伏行业受政策驱动明显,补贴政策、行业标准等政策的调整,都会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渐成熟,国家对光伏补贴政策逐步退坡,这对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产生了一定影响。岭南股份在项目投资决策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公司光伏业务的拓展速度。公司自身资源和能力也存在一定限制,光伏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支持。目前公司资金紧张,融资渠道有限,难以满足光伏项目大规模投资的需求。在技术方面,虽然与易事特开展了合作,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仍与专业的光伏企业存在差距。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公司光伏业务的发展,缺乏既懂光伏技术又懂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债务危机与解决之道
债务困境详情
2024年8月14日,对于岭南股份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日子,公司公告称“岭南转债”无法按期进行本息兑付。截至2024年8月13日,“岭南转债”剩余金额为48,953.50万元,而公司现有货币资金根本无法偿付这笔债务。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岭南转债”的违约,打破了国资背景债券“刚性兑付”的传统认知,岭南股份也成为全国首例国企转债违约的企业。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大幅下跌,2024年8月14日收盘价为0.93元/股,低于人民币1元,触发了退市红线,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这背后反映出公司资金链的极度紧张。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底资产负债率高达85.47%,到2024年三季度,尽管有所下降,但仍处于85.08%的高位。高资产负债率意味着公司偿债压力巨大,财务风险不断积聚。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9亿元,这表明公司通过自身经营获取现金的能力较弱,难以满足日常运营和偿债的资金需求。公司的融资渠道也较为有限,在信用等级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融资变得愈发困难,资金缺口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债务违约的发生。
国资驰援与偿债方案
在岭南股份陷入债务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山国资伸出了援手。中山市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服务有限公司斥资1.46亿元向岭南转债持有人部分收购债券,该公司与控股股东华盈产投均具备中山国资背景。华盈产投此前已向岭南股份提供了10亿元的资金支持,并同意逾期还款,还将提供不超过1亿元借款拟帮助公司偿还银行贷款。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稳定了市场信心。
公司也积极制定偿债方案,2025年1月22日,岭南股份线上召开了“岭南转债”2025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岭南转债”偿债方案的议案》。公司计划分期支付债务本金,以剩余债券本金为基础,分多期在两年半时间内予以支付。第一期在2025年1月31日前,偿还全部到期债券10%本金即4,563.663万元。后续原则上每隔6个月支付一次本金,每次支付额度按照筹集到位的资金进行安排,并提前15天予以告知。岭南转债持有到期的7%利息不予支付,分期支付期间按照4.75%(参考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的年化利率支付利息,利息从2024年8月15日即可转债逾期的次日开始计算,在分期还款的最后一期予以支付。
为了确保偿债方案的顺利实施,公司还开展了一系列配套工作。成立应收账款催收专项工作组,由董事会领导,成员包括公司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等,旨在加快应收账款催收,促进债务风险化解。设立偿债专户,由发行人及受托管理人共同监管,将募投项目和其他项目应收账款回款中可用于还款的资金及时转入偿债专户,保障“岭南转债”偿债资金安全。成立资产盘活专项工作组,加快推进优质资产变现,为偿债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入战略投资人,希望借助外部资金和资源,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提升公司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未来展望与投资建议
公司自救与发展策略
面对当前的困境,岭南股份已经意识到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实现自救与发展。在业务调整方面,公司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业务,剥离一些非核心、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和业务,以减轻运营负担,集中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在园林业务方面,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筛选优质项目,提高项目的利润率;在文旅业务中,加大对AI文旅项目的投入与推广,提升项目的吸引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将AI文旅打造成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引入战略投资也是公司可能采取的重要举措。公司积极与潜在的战略投资者进行接触和洽谈,希望借助战略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升公司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公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为债务偿还和业务发展提供保障。战略投资者还可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公司在人工智能、光伏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业务创新,推动公司的转型升级。
对投资者的建议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考虑是否投资岭南股份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谨慎决策。从风险角度来看,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依然较大。巨额亏损、债务危机尚未完全解决,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未来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改善经营状况,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甚至存在退市风险。行业竞争激烈,在园林、文旅、光伏等领域,公司都面临着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市场份额的争夺异常激烈,公司的业务拓展难度较大。
从机遇方面分析,公司的转型方向具有一定的潜力。AI文旅和光伏业务符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若公司能够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成功实现业务转型,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国资的支持也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中山国资的资金援助和资源支持,有助于公司缓解债务危机,稳定经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在公司业绩未出现明显改善、债务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之前,建议保持观望态度,避免投资风险。而对于风险偏好较高、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公司的业务调整进展、战略投资引入情况以及AI文旅和光伏业务的发展动态。如果公司能够有效推进各项自救措施,实现业绩反转,那么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投资回报,但仍需谨慎评估风险,合理控制投资仓位。
回顾2024年,岭南股份的经营之路布满荆棘,业绩亏损、债务危机等问题犹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公司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公司在困境中积极自救,无论是业务结构的调整,还是在AI文旅与光伏业务上的持续探索,亦或是国资的大力支持与偿债方案的有序推进,都让我们看到了公司求变的决心与努力。
在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园林、文旅等行业有望迎来复苏,为岭南股份的传统业务提供发展契机。AI文旅和光伏业务作为公司转型的关键方向,若能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取得突破,将为公司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当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市场竞争的激烈、技术研发的压力、资金的紧张等问题仍需公司一一克服。
作为投资者和关注者,我们期待岭南股份能够在困境中破茧而出,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与业绩的反转。让我们共同关注岭南股份的后续发展,见证它在未来的市场浪潮中能否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