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进展:羟尼酮治疗肝纤维化效果显著
突破性进展:羟尼酮治疗肝纤维化效果显著
羟尼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显示,羟尼酮在多个剂量组均显示出显著的纤维化改善效果,尤其是270mg剂量组,有望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走向不良转归的关键因素。目前,除了病因治疗外,国际上尚无批准或公认的直接抗纤维化药物。陆伦根教授牵头的1类新药羟尼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显示其对逆转肝纤维化有着显著效果,有望未来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羟尼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肝纤维化的疗效一直受到关注。为了进一步研究羟尼酮对CHB相关肝纤维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陆伦根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成果已于2023年7月发表在《临床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杂志。
本研究是一项为期52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共涉及中国8个中心。研究团队严格筛选了168例符合条件的CHB患者,且经活检证实有肝纤维化,并按照1:1:1:1的比例将他们随机分配至低、中、高剂量羟尼酮和安慰剂组,各组均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在为期52周的治疗结束时进行了第二次肝活检。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纤维化改善,即治疗第52周时Ishak评分至少降低1分的患者比例。
结果显示,在经过连续52周的治疗后,羟尼酮组的纤维化改善终点在180 mg组达到40.5%,在270 mg组达到54.8%,在360 mg组达到43.9%,而安慰剂组为25.6%。其中,270 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6),显示出最佳的纤维化逆转效果。并且,羟尼酮并未显著改变整体安全性概况和增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论为,羟尼酮尤其是270 mg剂量联合恩替卡韦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患者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羟尼酮在肝纤维化逆转中的长期有效性。
蔡晓波教授表示,根据WHO统计,2019年全球约80万患者因乙肝死亡,肝纤维化是导致其病情进展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除了抗病毒治疗外,尚无纤维化治疗的生物制剂和化学药物。因此,尽管积极治疗病因后部分患者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进展,发生肝硬化进而导致肝功能衰竭等不良转归。对于已经形成肝硬化的患者,抗纤维化药物的缺乏使得逆转的希望更加渺茫。因此,直接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缺乏是临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羟尼酮是治疗肺纤维化吡非尼酮的衍生物,基础研究显示其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羟尼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适应证为治疗肝纤维化。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陆伦根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该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纤维化逆转有着显著的疗效。羟尼酮治疗组甚至出现了5例肝硬化患者的逆转,而对照组仅为1例。 该研究有助于为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开启新的篇章。进一步的Ⅲ期研究在2023年10月完成24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显著肝纤维化患者的入组,预计今年年底前揭盲。如其抗纤维化效果经Ⅲ期试验证实,将为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陆伦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肝脏病学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和中国医促会消化病分会常委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等职。
蔡晓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执行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消化相关疾病协作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脂肪肝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镜学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