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吉首大学计算机、电子、通信类专业创建于1993年。199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招生(隶属于数学系),1997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始招生(隶属于物理系),随着学校学科专业领域的不断扩展,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现代教育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先后招生。2011年7月经学校学科专业调整,新组建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两专业被列为学校首批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学院与上海杰普软件实训基地、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怀化供电公司、深圳市政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长沙达内软件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24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共19人,拥有一批优秀学术骨干,已初步形成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近几年来,学院老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学院教师在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sLetters、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IETCommunications和IEICETransactionsSociety两大旗舰会议IEEEICC和IEEEGLOBECOM等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智能计算及其应用二级硕士点。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网络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公共计算机第一教学部、公共计算机第二教学部及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八个行政系(部、中心),建有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网络工程、信息与通信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四大实验中心,拥有各类先进的教学科研专用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
目前学院有各类在校学生近1300余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有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国内外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学院的ACM团队在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力挫985、211名校,勇摘桂冠,在ACM亚洲区域赛西安站、上海站比赛中勇夺银奖;电子科技团队创造的科技作品连续两年在大学生“挑战杯”这样重要的科技竞赛中荣获湖南省一等奖;2015和2016年,学院学生再创佳绩,在各类赛事中先后获得10项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
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信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及海内外,不少已成为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骨干。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大师生将继续秉承学校“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精神,坚持人才强院、内涵发展的主战略,锐意进取,迎接挑战,为把学院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招生专业介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业主要培养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电路、电机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PLC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工程电磁场、电器学、高电压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电机控制、电机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主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专业方向课。
办学成就:积极组织同学参加相关学科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别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工程制图技能大赛、大学物理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多项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性实践以及学科竞赛,并取得突出成果。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信息安全大赛、国家电子设计竞赛等多项校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及四百余项校级以上荣誉证书。
就业去向:主要从事电力行业工作,主要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及其子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广东粤电集团、正泰电气、德力西电气以及其它电气设备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社会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2、电子信息工程(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等需要,开设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现代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理论知识,具备数字及模拟电路设计开发能力、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及分析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CAD、EDA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办学成就:
1、学科和师资建设成果丰硕。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师资力量得到较大提升,其中教授和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在读博士生1人;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和现代通信电路与系统设计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IEEETra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andLearning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I、IEEETransactionsonCybernetics和Neurocomputing等多个国际主流SCI期刊和会议中发表100余篇高水平论文。
2、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突出。本专业教师为电子电工创新基地负责人,专门培养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程序设计竞赛、嵌入式物联网大赛、智能车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奖。
就业去向:本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比率高、考取学校较好,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涉及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主要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就业层次较高,待遇教好。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软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工程实践和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富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
办学成就:
1、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本专业是吉首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和吉首大学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形成了移动互联网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两个专业方向。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项目多项,在国际、国内等著名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2、学生创新创业成绩斐然: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和计算机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后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物联网大赛、挑战杯、智能车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多项大奖。学生自主创业率高,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以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就业去向:主要涉及软件研发、金融证券、教育、企事业单位等,岗位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科学初步训练,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已经从东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名校博士毕业,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4、通信工程(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网络、通信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的主要方向为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
图1 本专业设置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两大方向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通信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无线通信FPGA设计,通信组网与程控交换
办学特色: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分析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诉求,本专业有针对性地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吉首大学一湖南纽瑞孚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省级校企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等。这些基地主要涵盖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无线物联网技术及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等方向。合作企业除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外,还协助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学生创新创业及顶岗实习等,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通过这种协同育人模式,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培养的学生受到区域内外用人单位好评。
图2 实习基地与学生进企业实习
2.依托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学院近几年加大了对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除常规的课程实验室外,现建有电子科技创新与竞赛工作室和软件开发与应用创新工作室等2个校级创新工作室。此外,还建设有“3G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PCB制板实验室”等综合性实验室,建设有“通信仿真实验室”、“DSP技术实验室”等设计性实验室,以及2个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依托这些硬件平台,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近年来共完成了30余项开放性实验项目,涵盖物联网技术、图像处理、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家庭监控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诸多领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表1为2013-2017年,本专业学生参与的省级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图3 本专业部分实验室
3.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大赛,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多种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24项,省级学科竞赛17项,校级学科竞赛奖项13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优胜奖1项,铜奖1项;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银奖1项。其中,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第十一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作品大赛中获得湖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另外,自主创业也是我系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如通信工程2013届毕业生张果同学在大二上学期就成立了吉首大学购物网和吉首大学校园网,在2013年又创立了北京必趣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必趣网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大的微电影网。该同学负责的《未视APP》项目荣获“乐易考杯”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组一等奖,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组银奖。
图4 部分获奖证书
就业去向: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科技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本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比率高,2016年研究生录取比例超过20%。考取学校较好,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的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研究生。
咨询电话:0743-856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