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则乱”?心理学教你如何避免情绪干扰
“关心则乱”?心理学教你如何避免情绪干扰
“关心则乱”,在心理学上可以这样解释:
从情绪角度看,当我们关心亲友时,会投入大量情感。一旦他们面临问题,我们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会干扰理性思考,就像大脑被情绪的“乌云”遮住,难以做出冷静判断。例如,父母过度担心孩子考试成绩,一听到孩子可能考不好,自己先紧张起来,无法理智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
从认知角度讲,因为关心,会对亲友的事情过度关注,导致认知范围变窄。我们会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上,忽略了其他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就像戴着一副只能看到问题的“眼镜”,而看不见解决问题的资源。
要尽量避免“关心则乱”,可以这样做:
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当感觉到情绪激动时,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先平静下来,提醒自己情绪可能会干扰判断。比如在心里默数几个数,让自己先从激动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其次,拓宽自己的认知视角。当遇到亲友的事情时,试着全面地看待情况,列出多种可能性,而不是只盯着不好的方面。例如孩子考试问题,除了成绩不好这个可能,还可以考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等方面。
不妨列举一些觉察自己情绪的具体例子:
身体反应觉察法:
当你和亲友讨论他们的问题时,比如你的配偶跟你说工作上可能会有被裁员的风险。你发现自己心跳突然加快,呼吸变得急促,手心里也冒汗了。这些身体信号就是情绪激动的表现,这可能意味着你开始焦虑了。此时你要意识到情绪在干扰你,应该暂停对话,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调整呼吸,让自己先平静下来。
当你听到朋友说自己生病住院的消息时,你感觉喉咙发紧,胃部像被揪住一样难受。这是身体发出的情绪信号,代表你很担心。这时你可以喝口水,舒缓一下身体的紧张,同时告诉自己要先冷静,才能更好地安慰朋友。
情绪词汇标记法
当你在为兄弟姐妹的感情问题操心时,你内心产生一种烦躁不安的感觉,脑海中不断出现“着急”“担忧”这样的词汇。这时候你就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了。你可以先离开当时的场景,比如走到窗边看看外面的风景,并且在心里默念“我现在有些着急和担忧,我需要先让自己放松一下”。
假如你的父母在考虑一项有风险的投资,你和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很强烈的反对情绪,心里不断出现“害怕”“不安”的感觉。你可以先停下交流,对父母说“我现在情绪有些激动,我们等下再讨论这个问题吧”,然后去自己的房间坐一会儿,让情绪平复。
这些情绪控制法,只是举例而已,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个选项可以选择的。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多多探索。
亲者至亲,血浓于水。只要适当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方法,就会亲情更亲,友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