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城市公交运营性能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城市公交运营性能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fx361.cc/page/2024/0820/24697212.shtml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出行方式,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公交运营性能与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助于优化公交服务,提升公交系统的整体性能。构建了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覆盖了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环境影响以及服务质量的多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旨在为城市公交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1 前言

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和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城市公交运营性能指标体系不仅能帮助理解现有公交服务的状况,还能指导未来公交系统的优化和政策的制定。研究依据相关理论和实际需求,构建了一个包含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多维度的评价框架,以期提供一个针对城市公交系统综合评价的科学工具。

2 城市公交运营性能的评价指标内容

2.1 动力性评价指标

动力性评价指标涉及到公交车辆的加速性能、最大速度、爬坡能力及其对车辆总体运行效率的影响。

加速性能(a)通常通过车辆从静止状态到达特定速度(通常是50 km/h)所需的时间(t)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a=\frac{\Delta v}{t}]

式中,(\Delta v)是速度变化量。这一指标对于评估公交车在城市交通中响应快速交通流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

最大速度(v_max)反映了公交车在无阻碍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是衡量公交车高效运输能力的直接指标。

爬坡能力则通过最大爬坡角度(θ)来评价,该指标对于山区城市或有较多坡道的路线尤为重要,其计算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1]:

[\theta=\arctan^{-1}(\frac{h}{l})]

式中,(h)为爬升高度;(l)为水平距离。

2.2 经济性评价指标

经济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运营成本、能源消耗效率以及资本投资的回报率。

运营成本包括车辆维护费、燃料费用以及司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这些成本在公交系统的总运营费用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举例而言,根据某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营分析,平均每公里运营成本约为8~10元人民币,这一成本占据了总运营费用的主要部分。

能源消耗效率反映了每单位能源所能完成的运输服务量。对于电动公交车而言,其能效通常以每千瓦时能行驶的公里数来衡量。标准电动公交车的能效通常为每千瓦时可行驶5~7 km,这明显低于传统燃油车的能效水平。

2.3 安全性评价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事故率、故障率、应急响应时间及安全培训效果等。

事故率通常通过每百万车公里的事故发生次数来衡量,这一指标反映了公交运营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数据表明,具有良好安全管理系统的公交运营可以将事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例如某市公交系统通过实施严格的安全规范和定期司机培训,成功将事故率降低至0.4次/百万km。

故障率作为衡量车辆可靠性的指标,通过每百万车公里的故障次数来量化,有效的维护和技术支持能显著减少故障发生,提升服务连续性。

应急响应时间指从事故或故障发生到处理完成的时间,是评价公交系统应急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公交系统能在15 min内响应并开始处理大部分突发事件。

2.4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对城市公交系统而言,不仅涵盖了其对城市空气质量和噪声污染的贡献,也包括其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的表现。这些指标反映了公交系统在推动城市可持续交通方面的效率和效果。公交车辆尤其是电动公交车的引入,通常被视为减少城市交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重要策略。例如,电动公交车相比传统燃油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尾气排放,从而直接减少了NOx和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噪声污染也是衡量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电动公交车因其较低的运行噪声而被视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有效工具[2]。

3 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 乘客满意度指标

乘客满意度指标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服务的及时性、舒适性、可靠性和乘客的总体体验。有效的乘客满意度评估不仅依赖于直接的乘客调查,还包括对乘客投诉和建议的分析,从而为公交服务提供改进的具体方向。

在实践中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定期的乘客满意度调查来收集数据,这些数据后续用于统计分析以评估服务质量各个方面的表现。例如,一项涉及1 000名乘客的满意度调查采用了五点量表(1:非常不满意;5:非常满意),覆盖了公交的准时到达率、座位舒适度、车内清洁度等关键指标。通过此类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准时到达率的满意度平均分为4.2,座位舒适度为3.8,车内清洁度为4.0。另外,案例研究中,一家城市公交公司在引入新型低地板电动公交车后,对比之前的满意度数据显示,准时到达率的满意度从3.9提升至4.3,车内清洁度从3.8提升至4.1,反映了新车型对乘客体验的积极影响,如表1所示。

这种数据支持的方法为公交管理部门提供了量化的工具来监控和优化服务,确保能够针对乘客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提升整体的乘客满意度,从而增强公交服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2 服务可达性指标

服务可达性指标通常通过分析公交站点的分布密度、覆盖范围以及服务的时间覆盖来进行量化。公交站点的分布密度关键在于确定每个站点服务的有效半径,通常以站点间的直线距离来评估,优秀的公交系统应确保城市中心区域内站点间距不超过300 m,以保证高度的可达性。覆盖范围则通过分析公交线路覆盖城市的百分比来衡量。理想状态下,公交网络应覆盖至少85%的城市居住区,确保所有居民都能在合理距离内接触到公交服务。时间覆盖的重要性在于评估公交服务的始发和末班车时间是否满足早晚高峰乘客的需求,以及是否提供夜间或24 h服务,从而满足不同时间段乘客的出行需求[3]。

3.3 服务频率与可靠性指标

服务频率与可靠性指标体现了公交服务能否满足乘客需求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服务频率反映了公交车辆在特定路线上的运行次数,通常以每小时班次来表示,而可靠性则涉及公交车按计划时间准确发车的比例。有效的服务频率确保了乘客在等待时间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等候时间,提高整体出行效率。例如,理想的城市公交线路在高峰时段应提供至少每10 min一班的服务,以适应高密度的乘客流。

对于可靠性,它直接影响乘客对公交系统的信任度,高准时性可以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并增加乘车频率。准时率通常通过实际发车时间与计划发车时间的偏差来衡量,优秀的公交系统准时率应达到或超过95%。例如,某市公交系统通过实施动态调度系统和实时交通管理措施,成功将准时率从85%提升到97%,显著提高了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

3.4 舒适性与便捷性指标

舒适性与便捷性指标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公交系统的用户满意度。这些指标包括车内环境质量、乘车便捷度、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以及车辆与站台的无障碍设计等。

舒适性可以通过车内的座椅配置、空调系统效率以及车内噪音水平来评估,而便捷性则涉及车辆的运行频率、线路网络的覆盖广度和换乘的便利性。例如,一个具体案例是某城市公交系统引入新型环保空调系统,这不仅提高了车内温度调控的效率,还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了运营成本,提升了乘客的整体满意度。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新系统实施后乘客对公交舒适性的满意度提升了20%,如表2所示。

为进一步提高公交系统的便捷性,该系统加强了公交站点与主要地标和居民区的连通性,确保了公交站点的无障碍接入,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乘客的便利性评价。

通过这样的综合改进措施公交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城市发展,这种针对舒适性与便捷性的系统性评价和改进不仅增强了公交服务的竞争力,也为城市公交系统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

4 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增强,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正朝向更加动态和互动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评价系统将更多地依赖于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这将允许公交管理部门做出更快速和精确的服务调整。例如,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时分析乘客流量和出行模式,从而调整车辆分配和运行频率,以优化资源使用并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同时,通过整合先进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公交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和乘客满意度,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还提升了乘客的整体出行体验。这种技术驱动的评价框架也将使公交系统更加透明和可持续,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公众对公交服务的信任和依赖。这些进步预示着一个更加灵活和响应式的公交系统,能够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出行需求[5]。

5 结语

城市公交运营性能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工具,以监测和优化公交服务。通过这些综合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和提升公交系统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另外,评价指标的应用有助于制定更为精确的政策和决策,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随着技术的发展,预期这些评价体系将更加依赖于实时数据和高级分析,进一步促进公交系统的创新和持续改进,确保其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角色得以加强。

参考文献:

[1]储鹏飞公共交通行业服务质量评价及应用研究——以宁波市公共交通行业服务质量评价为例[J]交通企业管理,2024,39(2):48-51

[2]夏威新形势下公交运营模式创新探析——以宁波镇海公交为例[J]城市公共交通,2024(3):13-15

[3]邵翀浅谈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及改进策略[J]中国储运,2024(3):154-155

[5]马力公交“运营与经营”双轨融合发展浅谈——关于城市公交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城市公共交通,2023(9):18-19

文章来源:专用汽车2024年8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