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奶牛产后管理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奶牛产后管理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71446863.html


产后奶牛基本情况观察

产后奶牛体温可能会有所升高,但需密切监测以确保不出现异常情况。

  • 体温监测
  • 呼吸和心率观察
  • 运动和姿态评估

检查奶牛呼吸和心率是否平稳,有无异常表现。观察奶牛运动和姿态是否自然,有无跛行或异常姿势。

健康状况检查

记录胎衣排出时间,正常情况下应在产后12小时内排出。

  • 胎衣排出时间记录
  • 胎衣完整性检查
  • 胎衣滞留处理
  • 胎衣排出情况监测

如发现胎衣滞留,应及时采取措施促进胎衣排出,以防引发感染。

恶露的量和颜色,正常情况下恶露应逐渐减少并转变为淡黄色。

  • 恶露量及颜色监测
  • 恶露异味辨识
  • 恶露处理措施
  • 恶露观察与处理

注意辨识恶露是否有异味,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保持奶牛后部清洁干燥,定期清洗消毒,以防感染。

饮食与反刍恢复情况

观察奶牛产后饲料摄入量是否逐渐增加,恢复正常。

  • 饲料摄入量观察
  • 反刍行为监测
  • 消化功能评估

注意监测奶牛反刍行为是否恢复正常,有无异常表现。通过粪便形状和颜色评估奶牛消化功能是否恢复。

饲养环境调整与优化

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潜在病原菌,降低奶牛感染疾病的风险。

  • 消毒处理
  • 定期清理粪便
  • 铺设干净垫料
  • 圈舍清洁卫生保持

奶牛产后圈舍内应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以减少病菌滋生。在圈舍内铺设干净的垫料,如稻草、木屑等,以吸收尿液和保持干燥。

通风换气设施改善

奶牛产后圈舍应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扇、排气扇等,以促进空气流通,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

  • 合理布局圈舍
  • 定时开窗通风

圈舍布局应合理,避免过于拥挤,以保证空气流通畅通。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可定时开窗通风,以进一步改善圈舍空气质量。

季节性调整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及时调整圈舍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奶牛的舒适度。

  • 控制圈舍温度
  • 保持适宜湿度

奶牛产后圈舍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对奶牛造成不良影响。圈舍内湿度也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于潮湿或干燥对奶牛造成不适。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保持圈舍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干扰等因素对奶牛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对奶牛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减少应激反应对奶牛健康的影响。

  • 加强护理和观察
  • 防止应激反应措施

奶牛产后应尽量避免突然改变饲养环境,如更换饲料、改变圈舍等,以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饲料营养策略制定与执行

选择优质牧草,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割和储存,以保持干草的营养价值。

  • 干草质量
  • 青贮饲料制备
  • 粗饲料多样性

利用青贮技术,将新鲜牧草或玉米秸秆等制作成青贮饲料,以供奶牛全年食用。除了干草和青贮饲料外,还可以提供其他粗饲料,如稻草、麦秸等,以保持饲料的多样性。

优质粗饲料供应保障

豆粕、棉籽粕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以及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都是奶牛产后所需的重要营养来源。

  • 蛋白质饲料补充
  • 精粗比例调整
  • 能量饲料供应

根据奶牛的消化能力和营养需求,合理调整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以保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奶牛产后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适量的玉米、麦麸等能量饲料。

矿物质补充

奶牛产后需要补充钙、磷、钠、氯等矿物质元素,可以通过添加矿物质预混料或提供舔砖等方式来满足需求。

  • 维生素补充
  • 定期检查与调整

适量补充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以及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可以通过饲喂青绿饲料或添加维生素预混料等方式来实现。定期对奶牛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补充方案。

水源选择

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确保奶牛饮用的水安全卫生。

  • 饮水量保障
  • 水温控制
  • 饮水安全及充足性保障

根据奶牛产后不同阶段的饮水量需求,提供充足的饮水设施,如水槽、自动饮水器等,并定期检查饮水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奶牛随时能够饮用到足够的水。在寒冷的冬季,应提供温水给奶牛饮用,以避免因水温过低而影响奶牛的饮水量和健康状况。

繁殖健康管理方案实施

产后奶牛会有恶露排出,一般持续21天左右,通过观察恶露的颜色、气味和量可以初步判断子宫恢复情况。

  • 观察恶露排出情况
  • B超检查子宫恢复情况
  • 监测确定配种时间

使用B超对产后奶牛进行子宫检查,可以直观地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内膜情况及有无积液等,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选用遗传性能优良、疾病抵抗力强的公牛冻精进行配种,以提高后代品质。

配种计划制定与执行

严格执行配种操作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配种操作,确保输精部位准确、输精量足够,提高受胎率。根据奶牛产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牧场生产安排,确定合适的配种时间,一般建议在产后60-90天进行配种。

加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保证日粮营养平衡,避免奶牛过肥或过瘦,降低难产和胎衣不下等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风险。

  • 饲养管理
  • 环境控制
  • 疾病预防和治疗

保持牛舍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奶牛生殖道感染的风险。针对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如子宫内膜炎、卵巢静止等,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确保奶牛及时恢复繁殖能力。

定期检查评估繁殖性能

定期对奶牛进行繁殖性能检查,包括发情鉴定、妊娠诊断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繁殖问题。

  • 数据记录与分析

根据奶牛的受胎率、情期受胎率、产犊间隔等指标,对奶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评估,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详细记录奶牛的繁殖数据,包括发情、配种、妊娠、产犊等信息,定期进行数据分析,为牧场繁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部署

监测奶牛产后子宫排出物的性状和气味,及时发现并治疗子宫感染。

  • 常见产后疾病识别与应对
  • 疫苗接种计划执行
  • 寄生虫驱除方案实施

定期检查乳房健康状况,发现红肿、硬块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注意奶牛产后食欲和体重变化,发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酮病症状及时治疗。对高产、体弱奶牛进行特别监护,发现站立困难、瘫痪等症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定期检查评估健康状况

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常规指标监测。

  •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 健康档案记录
  • 健康状况评估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记录在奶牛健康档案中。定期对奶牛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饲养管理方案。

挤奶操作规范及乳房护理要点

检查挤奶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所有部件干净、无破损。

  • 准备工作
  • 挤奶设备清洁消毒流程

使用清水彻底清洗挤奶设备,去除残留物。将清洗干净的挤奶设备放入消毒液中浸泡,确保全面消毒。将消毒后的挤奶设备晾干,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尘的地方备用。

挤奶姿势与动作

让奶牛感到舒适和放松,清洁乳房和乳头。

  • 正确挤奶姿势示范
  • 挤奶动作注意事项
  • 按摩技巧

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挤压乳头,模拟犊牛吸吮的动作,将牛奶挤出。采用坐姿或站姿,将奶桶放在适当位置,将奶牛乳头放入挤奶器中。避免过度用力或快速挤压,以免伤害奶牛乳房。

按摩前准备

清洁双手并确保乳房干净。

  • 按摩力度
  • 按摩效果

用双手从乳房底部向上轻轻按摩,帮助促进乳汁排出。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乳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