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也曾年轻过,也曾鼻青脸肿,读他的处女作,了解十八岁的他
余华也曾年轻过,也曾鼻青脸肿,读他的处女作,了解十八岁的他
余华已经是中国文坛的顶流作家,他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等作品无论是销售量还是读者阅读群体都是惊人的。而且他作品创作的风格更是一直被津津乐道,那种冷峻的、直透灵魂的幽默叙事风格往往让读者们欲罢不能。
那我们也就会好奇余华是怎样成就自己的文学道路的?他的这种文学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余华并不是天然就成为作家的,他曾经是一位牙医,只是在业余时间写作。但他的第一部作品一经发表就给他带来了创作的方向,就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也就有了后来我们欣然接受的余华。
而余华的首部作品也是成名作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样一篇小说其实只有短短的几千字,但是却让我们读到了一位少年的执着,读到了他的坚持,读到了即使头破血流也要去闯一闯的欲望,像极了所有青春年少时的精神状态,因此能够引起共鸣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够成功更为重要的原因也是来自于作者的叙事风格,来自于作者独特的语言氛围所呈现的充满魅力但又需要细品的故事情节,有着几分荒诞不经,有着几分怪诞离谱,但却让我们无法跳脱出作者所塑造的人生困境。 这样的创作恰恰奠定了余华未来创做的基础,就像余华自己所说“我刚刚写下《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以为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叙事方式”。
但一位作家必然是在自我迭代之中成长,余华后来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成名作,但是对于余华这样伟大的作家来说,对于他早期作品的阅读才能够让我们更为清晰的了解他的心路历程,能够看到他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现在他自己的,也才会给文学爱好者、新晋文学创作者提供指引。
所以现在余华早期作品的又一次结集出版,也就有了这样一本书《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本书中收入了余华人生早期所写的十个短篇,和两篇关于文学创作评论的文字,能够给我们清晰的展示着余华当时对于文学的坚持,能够让我们看到他创作理念的追求。
阅读早期余华文学作品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毕竟谁又没有年轻过呢,那时的那种勇往直前拼搏的精神,那种遇到困难挑战困难的勇气,那种即使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也一样义无反顾前进的样子,本就是我们所应该坚持的样子。 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书,感受余华早期文学的魅力,跟随着青年余华一起去勇闯那个未知的世界,去挑战各种不可能,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片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