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五丁包子:扬州传统名点的制作工艺与文化渊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五丁包子:扬州传统名点的制作工艺与文化渊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121ask.com/dffood/19992.html

五丁包子是扬州传统名点,以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为馅料,口感独特,被誉为“补、鲜、香、脆、嫩”五味俱全。相传起源于乾隆时期,经过改良创新,成为广受欢迎的美食。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丁包子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您在家也能品尝到这道传统美味。

五丁包子的历史典故

五丁包子是扬州有名的小吃,相传是清朝时期乾隆下江南时产生的一道美食。所谓的五丁就是有五种馅料,由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这几款为主料做成,并且用这些馅料做出的包子有“补、鲜、香、脆、嫩”五味特色。追根究底的话,这款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美味的发扬。

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名厨想出:海参滋养,少而不过补;鸡肉味美,少而不过鲜;猪肉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过软。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备,如各味用料量少一点,那就可达到“五不过”的要旨,按此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

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因考虑到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将五丁包改为三丁包,馅心采用鸡丁、肉丁和笋丁并以虾汁鸡汤加调味品烩制而成,味道依然鲜美,深受各界人士欢迎。三丁包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曾被盛赞为“天下一品”。

五丁包子的做法图文教程

  1. 将五种食材处理成丁,切好葱花和姜末备用(自己做三丁包子,鸡丁、肉丁和笋丁的比例为1:2:1,三丁的大小也是鸡丁、肉丁和笋丁由大到小)。
  2. 锅中放油,将葱花和姜末煸香。
  3. 先放入肉丁翻炒至变色。
  4. 其次按顺序放入鸡丁、虾仁丁、笋丁和海参丁,翻炒均匀。
  5. 加入两大勺鸡高汤,烧开将材料煨熟。
  6. 加入约小半碗水淀粉,烧开。
  7. 将汤汁收至浓稠(汤汁的量要掌握好,不能少,少了干,不能多,多了稀,没法包。)待馅料自然凉透后,放入保鲜盒,入冰箱冷藏,这样汤汁凝固,容易用面包裹)。
  8. 准备粉类材料和好面,盖上保鲜膜,饧发约半小时。
    (面一定要将馅料准备好了以后再和,加入酵母、糖和泡打粉的面团在室温20多度的情况下发酵很快,注意,一定不要面全部发起来,这样会影响成品的外观,话说等馅料凝固的过程,面有点摁不住了,我只得多揉一会儿)
  9. 饧好的面揉匀,搓成长条,制成大小均匀的剂子。

  1. 擀成中间稍厚两边薄的包子皮。
  2. 放上馅,左手托皮。
  3. 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捏摺儿。
  4. 捏的过程中左手托着皮和馅转,右手捏的摺子大小要均匀。
  5. 逐渐收口。
  6. 收口后将嘴儿整理好。

  1. 依次全部包好。
  2. 包子最后发酵30分钟(发酵好的状态是面皮有弹性,膨胀约1/3倍,整个包子掂起来轻盈。注意不要发过了,时间过长后使面筋无法支撑,蒸好后软塌变形)
  3. 放入沸水蒸锅,中小火蒸10—15分钟即可关火。(关火后虚蒸约3分钟再掀锅盖,避免包子因为骤然预冷而回缩)。

成品图:

五丁包子的做法小技巧

既然一份好包子要从皮、馅和形三者来评价,那么这三者的制作要点如下:

首先是皮:面粉的发酵技巧时间长了就会摸索出来,可以不加糖和泡打粉,这个根据自己的习惯就好。冬天用温水泡酵母和面,夏天用凉水,加了糖的面粉酵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泡打粉可以使面皮更松软。包子皮面和水的比例约为1斤面六两水,面和出来较软。

其次是馅:记得选料很重要,肉丁最好用猪肋条肉,虾仁一定要鲜虾剥壳,笋是冬笋,海参没有现发,我用的即食海参,只有选料新鲜才会有好的口味。如果时间来不及,馅料可以拌好调料直接包,但是熟制并勾芡可以使馅料鲜香油润。

第三是外观:包子要求是鲤鱼嘴,捏摺的时候边捏边上提,掌握手法后非得多练褶子才能整齐美观。没有太好的捷径。专业手法俺也正在努力中。

五丁包子的家常做法讲解就介绍到这里了,学会了五丁包子的做法就能在家尝到有名的扬州小吃,并且一品当年乾隆皇帝尝过的美食。完美的五丁包子皮、馅、形的完善,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赶快用来心试做一下这天下一品”的五丁包子吧。多做几次就能很完美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