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室秘辛:中国首位遭遇不幸的皇后及其家族传奇故事
古代皇室秘辛:中国首位遭遇不幸的皇后及其家族传奇故事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不得善终的皇后,是黄帝王朝第七任帝虞舜帝姚重华先生的妻子娥皇女士;和她同死的,还有她的妹妹女英女士。
娥皇女士是公元前二十三世纪的美女,她爹是黄帝王朝第六任帝唐尧帝伊放勋先生。后来跟她的妹妹女英女士,一齐嫁给第七任帝虞舜帝姚重华。
——这真是应验了四千三百年后,二十世纪的新疆民歌:带着你的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跟着我的马车来。姚重华先生财色双收,好不得意。这至少说明一点,四千三百年前,中国就已经是多妻制矣。不过在公元前三世纪之前,中国元首只简单地称“帝”或称“王”,元首的妻称“妃”,元首的妾称“次妃”。其实称谓是啥,无关要旨,反正她们姐妹二人,都是姚重华先生的老婆就是啦。至于姚先生除了她们姐妹二人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老婆,我们不知道。
姚重华先生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传奇人物,他和岳父伊放勋先生,被儒家学派形容为天上少有、地下只有一双的至善至美。不但是空前绝后的标准君王,而且是空前绝后的典型完人。人类所有的美德,全部集中在翁婿两位身上,没有人性弱点,更没有人性缺点。以致看起来不像是人,而像是活宝。
当伊放勋先生在当时中国首都平阳(山西临汾)称孤道寡时,姚重华先生还是二百公里外蒲阪(山西永济)一个小部落酋长的儿子,默默无闻。可是他胸怀大志—也可以说他不知道安分—于是就发生了一连串怪事。这些怪事可能真有,也可能只不过是为了美化他,而捏造出来的。反正,无论如何,怪事终是怪事。怪事是,姚重华先生的一家人,全是蛇蝎心肠,只有他一个人大仁大孝。这是一种画家常用的烘托笔法,必须在周围全涂上黑墨,才能使月亮雪白如昼。后世史学家为了突出姚重华,不惜工本,把他爹他娘,以及他弟弟,甚至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都泼上狗尿。
史书上说,姚重华先生老爹瞎老头(瞽叟)、继母,跟继母生的弟弟姚象,三个集人类至恶至丑的家伙,组成联合阵线,跟集人类至善至美的姚重华作对。老爹日夜算计怎么才能杀他的儿子,老弟则日夜算计怎么才能杀他的老哥。父子都是丧尽天良、谋财害命的高手。那是一个恐怖的家庭,阴风惨惨,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凶案。事实上也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过每一次,姚重华先生都靠着他的机智和运气,死里逃生。于是,他奇异的“大孝”行为,传到伊放勋先生耳朵里,伊先生就把娥皇、女英两位公主,嫁给他这个匹夫。
不可理解的是,儿子虽然娶了公主,老爹仍饶不了他,非干掉他不可。史书上说,老爹叫姚重华先生上房洗瓦,等他刚爬上去,老爹就在下面放火,要把儿子烧死,谁知道姚重华先生早有准备,手拿斗笠,就像降落伞一样,冉冉而下。一计不成,再来一计。有一天,老爹教姚重华先生掏井,姚重华知道老爹又要露一手,早就秘密地在井底凿了一条地道,通往地面(柏老按,这真是三岁娃儿说的童话,在井底凿一条地道,通往地面,可不简单,尤其山西省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井深而土坚,不要说凿地道,就是凿个土坑,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果然,等到姚重华先生一下了井,老爹和小弟立刻七手八脚地把井填平。老爹拍巴掌曰:“好啦,这下子他死定啦。”姚象曰:“这计谋是俺想出来的,家产俺要平分。”平分就平分,老爹老娘高高兴兴把儿子的牛羊赶走,老弟则高高兴兴地把两位年轻漂亮的嫂嫂接收,把老哥的琴放到桌上,又弹又唱,好不得意。正唱得起劲,想不到老哥从地道爬出来,蓦地在门口出现,两个人当时那副面孔,一定大为可观,结果老弟狼狈而逃,老爹赶走的牛羊,也只好再赶回来。
——柏老真弄不懂,为啥把老爹老娘和老弟,形容得如此凶恶,对亲生儿子一再下毒手。史书上并没有说明老爹何以一再下毒手的理由。任何反常的行为,都一定有反常的原因,这原因没有说出来,一定有不可告人之处。诗云:“一将功成万骨枯。”看起来,一个圣人的成名,连老爹老娘老弟,都得赔进去。
本文原文来自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河南辉县人,中国当代作家,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起,以郭衣洞之名从事小说创作,为写作生涯之始。60年代用柏杨笔名为台湾《自立晚报》及《公论报》撰写杂文,被认为是继鲁迅之后最伟大的杂文家。后身入囹圄,历经劫难,始撰史书,以十年之力译写司马光《资治通鉴》,皓首穷经,大作始成。一生著作等身,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代表作品:《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