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利妥昔单抗皮下注射剂国内获批!能否解锁CD20靶向药新局势?
罗氏利妥昔单抗皮下注射剂国内获批!能否解锁CD20靶向药新局势?
罗氏开发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皮下注射液(商品名:MabThera sc 美罗华)于2024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一剂型创新产品将治疗时间从1.5-4小时大幅缩短至5分钟,显著提升了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效率。
利妥昔单抗发展历程
利妥昔单抗是罗氏与渤健合作开发的一款CD20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静脉注射剂型于200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此次获批的皮下注射液是罗氏利用Halozyme Therapeutics的Enhanze技术开发的产品,于2014年3月在欧盟首次获批上市,2017年6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在国内则于2020年首次报临床,2023年1月首次审报上市,2024年4月获批上市。
批准历史与适应症
1997年,利妥昔单抗静脉注射剂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MabThera,成为临床上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淋巴瘤的靶向CD20单克隆抗体。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商品名为美罗华,批准的适应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从2002年起基于利妥昔单抗的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被批准成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生存率。
目前利妥昔单抗已批准了20+种适应症,其中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肿瘤领域,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增殖性疾病等在内的免疫疾病和炎症疾病相关的适应症。
生物类似药竞争格局
2013年美罗华在中国的专利到期,多家制药公司开始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种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包括:
- 2019年获批上市的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
- 2020年9月获批的信达生物制药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达伯华)
- 2023年5月获批上市的正大天晴的利妥昔单抗(得利妥)
- 2024年3月19日获批上市的中国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首个抗体药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生利健)
销售额分析
根据PDB数据库统计,抗癌症免疫调节剂一直是抗肿瘤药的重点类别,近年来其销售额在所有治疗小类中的占比逐步升高。2023年Q1-Q3全国院端销售额为252亿元,占据了超过1/3的市场份额。
在抗癌症免疫调节剂中,利妥昔单抗一直是TOP 4药品。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为24.74亿元,其中上海复宏汉霖的生物类似药(汉利康)以11.43亿元的销售金额超过罗氏的原研药(美罗华),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医保与集采情况
利妥昔单抗注射于2017年底进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2019年纳入常规目录。2022年医保目录修改后,取消了报销限制,意味着从2023年3月1日起,利妥昔单抗的所有获批适应症都可以进行报销,而且没有疗程限制。
利妥昔单抗作为首个获批的国产抗体类生物类似药,已被部分地区纳入集采试点工作。2022年,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开启了广东联盟药品集采线上报价工作,利妥昔单抗首次被纳入省级联盟集采。最终由信达生物降价59%中标。安徽省紧随其后,于同年11月将利妥昔单抗纳入集采,最终复宏汉霖独家中选。
CD20靶向药在研情况
全球目前总共有210种药物在进行CD20靶点相关的研究,中国是50种相关药物。其中,在中国获批上市的药物中,有两款属于国产自研的新药。
第一款是来自神州细胞的国产首款抗CD20单抗瑞帕妥单抗(安平希),于2022年9月获批上市,适应症为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属于改良型新药,去年年底进入2023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与利妥昔单抗相比,瑞帕妥单抗只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差异,但是能在药物有效性的前提下降低药物的免疫原性,在安全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第二款则是来自博锐生物的靶向CD20的1类创新药泽贝妥单抗(安瑞昔),于2023年5月获批上市,适应症同样为DLBCL,并顺利进入了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实现“当年上市当年入保”。相较于利妥昔单抗,泽贝妥单抗进行了26个氨基酸位点的升级改造,不仅结合表位有所区别,生物活性也有所不同。
而CD20也绝不仅限于单克隆抗体的形式,目前市场上基于CD20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CAR-T疗法、抗体偶联药物(ADC)、与小分子药物联用等研究均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好消息传来。
本文原文来自Phir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