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领涨市场,估值修复行情仍大有可为
恒生科技领涨市场,估值修复行情仍大有可为
2025年2月,全球资本市场见证了一场历史性的中国资产估值重构行情。在DeepSeak等国产大模型技术突破的催化下,国际投行密集上调中国科技股评级,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海外机构均对中国资产表达出积极的预期。
德意志银行在2月5日发布的《中国吞噬世界: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在投资圈里刷屏。报告中指出:“我们预计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消失,盈利能力可能因政策支持消费和金融自由化而超出预期。”这一预判正在被市场验证:截止至2025年2月26日,恒生科技指数2月以来累计上涨26.40%,2025年内涨幅为33.25%,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涨幅仅为0.75%,恒生科技指数表现较为亮眼。
除了海外资本重回港股市场以外,南下资金也是本轮行情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之一。“越跌越买”的南向资金,在2022年初至2025年2月26日期间,累计买入金额已达17625亿元。在南向资金与海外资金共振下,港股资产的上行动能较为充足。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时间截止至2025年02月26日
作为全球资产“估值洼地”之一的港股,在本轮反弹行情中已实现一定估值修复,但对于回调接近4年的港股而言,当前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
自2020年7月31日以来,截止至2025年2月26日,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PE(TTM)为24.69,分位值为29.71%,PE(TTM)中位数为35.15。因此,从过往历史相比,当前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仍处于相对低位,距离历史市盈率中位数也还有较大空间。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止至2025年02月26日
另外,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回暖、AI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望持续提升,为当下的AI叙事行情提供更有力的基本面支撑。估值修复叠加盈利增长下,港股市场后续或迎来戴维斯双击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