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CPI仅增长0.2%,政策刺激成效恐难持久
2024年中国CPI仅增长0.2%,政策刺激成效恐难持久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全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上升0.2%,与2023年的增速持平,远低于3%的官方年度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连续13年未达成政府设定的目标。
12月CPI年增0.1%,相比11月的0.2%增速放缓,这是自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过,剔除食品和燃料等波动项目的核心通胀率从11月的0.3%微升至0.4%,创下五个月来的高点。
图片来 源:路透社
根据此图表及相关数据,政策刺激虽有一定短期效果,但难以改变需求疲弱的结构性问题。如果政府无法成功重振消费者信心和内需,中国经济的通胀和增长复苏将面临更多挑战。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通缩
2024年12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2.3%,虽较11月的2.5%降幅收窄,但已连续27个月处于通缩区间。根据分析,政策刺激措施对需求和价格提供了有限支撑,但其效果可能难以持续。
保银投资总裁及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通缩压力仍然顽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尚未结束,持续对消费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房地产与政策能否助力经济复苏?
根据世界银行在去年12月底的报告,中国2024和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测有所上调,但家庭和企业信心低迷以及房地产问题仍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挑战。
为应对经济放缓,北京批准了创纪录的3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计划,并计划在2025年大幅增加超长期国债资金,促进企业投资与消费。此外,政府也投入410亿美元用于设备升级及包括汽车在内的消费品换购补贴。
凯投宏观中国首席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指出:“核心消费者价格的上涨和工厂通货紧缩速度的放缓,表明政策刺激为需求和价格提供支撑,但效果可能是短期的,核心通胀可能会再次下降。”
消费者行为如何反映经济压力?
受到房地产低迷、就业不稳定和债务压力的影响,消费者愈加谨慎,偏向租用摄影机和手提包等商品,而非直接购买。同时,价格战持续扩展,除了电动车外,现在扩展到零售业,例如饮料店。
中国经济复苏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重建消费者信心和有效推动内需。未来的经济表现将高度依赖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