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庆交通工具的百年变迁:从滑竿到高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庆交通工具的百年变迁:从滑竿到高铁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qrb.cn/zhongqingzhanggu/2024-09-29/2038889_pc.html

重庆,这座山城的历史变迁,从交通工具的演变中可见一斑。从1916年的滑竿到2014年的轨道交通,再到现在的高铁时代,重庆的交通发展见证了城市的成长与进步。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回顾重庆交通工具的百年变迁。

1916年:滑竿

滑竿是为适应重庆地貌特意改良的发明,早在1916年就已诞生。它由两根两米长的斑竹串起一个供人乘坐的软扎,两端各绑上60厘米的短扛作为抬肩,中间用竹片和绳子编成软扎,前面系上一个脚踏就成滑竿。如今,滑竿已退出日常生活,只在一些景区里可见。


重庆最早的“出租车”:人力黄包车

1933年:柴油客车

重庆城第一辆柴油客车的路线是曾家岩至七星岗,几个月后延伸至旧城区小什字为终点。

1938年:轮渡

1938年1月1日,重庆主城的轮渡开航,第一条航线是储奇门至海棠溪。从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轮渡成为了重庆市民过江的首选交通工具。

1945年:缆车

缆车曾是重庆人最主要的出行工具,尤其是重庆的闹市区,当时沿江地带修建了好几条缆车:朝天门缆车、望龙门缆车、两路口缆车、临江门缆车。

1956年:无轨电车

拖着两条长长电线“辫子”的无轨电车,是关于重庆公交的最早回忆。1956年,重庆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值得注意的是驾驶员全部为女性。

70年代:常压燃气车

那个年代由于石油短缺,天然气成为公交车主要燃料,但由于缺乏压缩技术,每台车只好“头顶气包满街跑”。


80年代:铰接客车

到了80年代中后期,一辆“气包车”不能满足乘坐需要。于是就把两台“气包车”用铰盘连接起来,用连接带包裹着,成为铰链式公交车。当时,铰接车是一种流行。

80年代:索道

重庆长江索道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实长江索道是重庆第二条过江索道,第一条是嘉陵江索道,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人们快速过江。

90年代:快艇

快艇,重庆人更喜欢叫它水翼飞船。上世纪90年代,它一直是重庆主城前往涪陵、万州方向最快捷的交通工具。

重庆“托儿车”:出租车

皇冠大扶梯

皇冠大扶梯,俗称两路口大扶梯,是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全长112米,宽1.3米,提升高度52.7米,倾斜度为30度,每秒运行0.75米,全程运行2分30秒。

2014年重庆有了轨道交通

首选曾引起全网热议的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

现在的重庆迎来了高铁时代

从滑竿到黄包车、辫子车、轮渡、轻轨、高铁......时代不断地变迁,过去的交通工具大都已经变成记忆,而现在的重庆,依旧在为交通升级继续努力。以后的我们,再回想现在的重庆交通,又何尝不是参与了时代的变迁呢?

本文原文来自重庆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