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培训课件:《中药热奄包技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培训课件:《中药热奄包技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6090677.html

中药热奄包技术

一、热奄包的简介

中药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为传统中医疗法,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内经》中所述“熨”法即指热敷法,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

二、热奄包的作用机理

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来回移动,借助奄包的热力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将药力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达到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消痞降逆、活血祛瘀、行气除湿为目的的一种疗法。

三、热奄包的分类

  1. 干热奄包:是将中草药及粗盐放入盆内用介质搅拌均匀,将药包放入布袋内蒸煮,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药袋直接敷于患处,用中单包裹。每次时间20-30分钟,每次1-2次。
  2. 湿热奄包法:将药包放入锅内煮30分钟左右,捞出,挤出多余药液,将清洁毛巾铺于患处,不滴水,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不烫伤皮肤为度,放于毛巾上,取保鲜膜包裹于热奄包上,用中单包裹。

四、热奄包的适应症

热奄包可用于中医内科、外科、疼痛科、骨伤科、针灸科、理疗科、妇科等。

  1. 可治疗和缓解骨性关节炎症,还可以用于运动损伤及术后康复;
  2. 各种慢性炎症、瘢痕、肌肉筋挛。
  3. 消化道疾病。
  4. 缓解疲劳、明目安神、缓解头晕、增进听力。

五、热奄包禁忌症

  1. 阴虚内热、实热者禁用,有消化道出血危险者慎用;
  2. 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3. 严重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洞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
  4. 对药物过敏者;
  5. 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6. 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热奄包的注意事项

  1. 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及局部无知觉处禁用;麻醉未清醒者禁用;孕妇禁用;中医辨证阴虚内热、实热者禁用,有消化道出血危险者慎用。
  2. 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注意保暖,体位舒适。
  3. 药熨温度适宜,熨包温度以患者有温热而不烫伤皮肤为度,一般保持50℃-60℃,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不宜超过50℃,操作前先让病人试温。
  4. 药熨过程中应随时听取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一旦出现水泡或烫伤擦伤时应立即停止,并给予适当处理。
  5. 药物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加热反复利用,布袋用后应清洁消毒备用,中药可连续使用1周。
  6. 骨折部位及软组织损伤处禁止来回揉搓。

七、热奄包常用体位

热奄包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

  1. 腰腹部多采用仰卧位;
  2. 腰背颈部可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
  3. 头面部采用仰卧位;
  4. 肩肋部可采取侧卧;
  5. 四肢可取仰卧或坐卧位。

八、热奄包在临床的应用

(一)热盐小验方:

  1. 热盐包按摩自治感冒:最好在感冒前期使用,配用生姜、葱白、艾叶汇合一起炒热,趁热用盐包按摩腰背部、胸腹部及双下肢,以患者的手掌微微出汗为佳。
  2. 尿潴留:选穴膀胱俞、水道、中极、神阙,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将奄包置于以上穴位部位,来回推熨10-15分钟后静置热敷。
  • 膀胱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
    主治病症:①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功能失调等证;②腰骶痛;③腹泻,便秘。
  • 水道: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病症:①小腹胀痛;②小便不利等谁也输布排泄失常行疾患;③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 中极: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正中下四寸;
    主治病症:①膀胱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②痛经、月经病;③男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 神阙:任脉,脐中央;
    主治病症:①腹痛腹泻、脱肛等肠道疾病;②水肿,小便不利;③中风脱证,虚证。
  1. 胃脘不舒、胃脘痛、纳呆:选穴下脘、神阙、中脘、上脘,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药方:吴茱萸20g,小茴香25g,理气和胃,散寒止痛。
  • 上脘: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正中上5寸;
    主治病症:①胃痛、呕吐、腹胀、纳呆、腹痛、呕逆等脾胃病症;②癫痫。
  • 中脘: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脐正中上4寸;
    主治病症:①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症;②癫狂、失眠;子宫脱垂;③荨麻疹,食物中毒。
  • 下脘: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正中上2寸;
    主治病症:①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呃逆、腹泻等病症;②痞块。
  • 神阙:任脉,脐中央;
    主治病症:①腹痛腹泻、脱肛等肠道疾病;②水肿,小便不利;③中风脱证,虚脱。
  1. 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痛点、腰阳关、肾俞、八髎,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药方:红花15g,川芎15g,羌活15g,当归15g,赤芍15g,花椒15g,三七15g,延胡索15g,木香15g。
  • 腰阳关:督脉,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病症: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症;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症。
  • 肾俞:足太阳膀胱经,在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①腰痛;②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疾病;③耳聋、耳鸣。
  • 八髎穴:经外奇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
    主治病症:腰骶部疾病、下腹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1. 扭挫伤、肌肉痉挛、术后康复、骨性关节炎:患处、阿是穴,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处方:红花15g,川芎15g,羌活15g,当归15g,赤芍15g,花椒15g,三七15g,延胡索15g,木香15g,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舒筋通络。

  2. 咳嗽、气喘:选穴天突、华盖、紫宫、玉堂、膻中,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药方:吴茱萸10-15g,紫苏子9g,半夏9g,当归6g,甘草6g,前胡6g,厚朴6g,肉桂3g,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 天突:
    任脉,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病症: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②甲状腺肿大、食道炎、失音;③胸痛、咳吐脓血。
  • 华盖:任脉,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
    主治病症: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炎;②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 紫宫:任脉,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
    主治病症:①胸闷、胸痛;②气喘、咳嗽。
  • 玉堂:任脉,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
    主治病症:①胸痛、胸闷、咳嗽,气喘等肺部病症;②呕吐;③心烦、肋间神经痛。
  • 膻中:任脉,在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病症:①胸闷、胸痛、心悸、
    心烦咳嗽等心肺疾病;②乳少,乳
    痈;③呕吐、呃逆。

八、热奄包操作

护理评估-操作前

  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 患者的年龄及热包部位皮肤情况;
  3. 热奄的温度及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心理状况。

护理评估--操作中

  1. 奄包的是否移位;
  2. 奄包部位皮肤情况;
  3. 奄包的温度及病人的反应;

九、热奄包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一、烫伤:
(1)操作前评估患者既往史及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溃烂部、肿块等,有否感知障碍,是否适宜进行热敷。
(2)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根据药物的性质、病情等告知患者热熨时间,热熨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一般不宜超过70℃,老年人、婴幼儿、感觉障碍不宜超过50℃;并加强巡视,询问患者的感觉,若有异常不适应立即协助患者停止热熨,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协助处理。
(3)热熨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如果操作后出现水疱,注意勿擦破,可自行吸收。大者可按烫伤处理,即局部消毒后,用灭菌针头刺破水疱,将其液体挤干,外涂烫伤膏,并盖上消毒纱布。

二、风寒感冒:
(1)操作时应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注意保暖遮挡,防止患者受凉。
(2)按病情选择舒适体位,暴露热熨部位,热熨完毕后应及时协助患者擦干药液和汗液,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