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胫骨骨折术后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胫骨骨折术后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4QRLG10514C519.html

胫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胫骨骨折的定义、受伤机制、分类、影像检查、治疗方法以及详细的术后康复评定和具体康复措施。

胫骨骨折概述

胫骨干骨折是长管状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胫骨连同腓骨支持由股骨传导来的身体力量,完成正常行走步态。其上端平台与股骨髁、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远端与腓骨、距骨共同构成踝关节。四肢骨折在创伤类事件中常见,而四肢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部位为胫腓骨,在全部骨折类型中所占比例在 9%~14%。胫腓骨骨折患者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年人群。

受伤机制

  1. 直接暴力
    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或车轮碾轧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的外前侧。骨折线多呈横断形或短斜行。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性骨折。因胫骨前面位于皮下,所以骨折端穿破皮肤的可能极大,肌肉被挫伤的机会较多。

  1. 间接暴力
    由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或滑倒等所致的骨折,特点是骨折线多呈斜行或螺旋形。

分类

胫骨骨折根据骨折程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胫骨骨干骨折。另一种骨折我们叫做pilon骨折,这种骨折危险性更大,往往是粉碎性骨折,连带踝关节的完整性破坏。本次内容我们只讨论第一种情况的术后康复。

影像检查

X线检查通常为正侧位,需要包括膝关节和踝关节。严重创伤患者通常需行下肢CT血管成像,这对于评估外周循环和骨完整性有很大帮助。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需CT+三维重建。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的的患者,建议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采用石膏固定,提供骨折所需的稳定,为骨头的愈合提供条件。骨折部位通常需要固定6-8周。

二、手术治疗
对于不稳定骨折或非手术治疗未正常愈合的骨折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的位置、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腿部的软组织受损情况,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

  1. “接骨板”固定技术:主要是医用钛合金,在复位骨折后放置在骨骼表面,以保持骨折端维持良好的对位对线。
  2. 髓内钉固定技术:从膝关节开始,将一根长而直的金属棒插入骨骼中心,以保持骨骼的直度和稳定性。本次内容我们讨论该种情况的术后康复。
  3. 外固定架固定技术:将长螺钉固定在骨折部位上方和下方的骨骼中。然后通过连接杆连接各螺钉,以提供骨折端所需稳定。适用于广泛软组织损伤、感染、其它内固定方式不宜使用的情况。

术后康复

康复评定

无评定不康复,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不同阶段的创伤,康复方案都是有差别的,康复评定应贯穿整个康复疗程。

  1. 肢体围度:一般进行下肢围度测量
    ① 大腿围度:患者仰卧位,大腿肌肉放松,从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量一距离(一般取髌骨上缘向上5、10或15cm),然后测量其周径。
    ② 小腿围度:患者仰卧位,屈膝,双足平放床上,用皮尺在小腿最粗处测量。

  1. 关节活动度:对累及关节如膝关节或踝关节测量主、被动关节活动度。

  1. 肌力评估:使用徒手肌力测试法( MMT )对双侧下肢大肌群进行肌力评估。
  2. 疼痛评估: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数 0~10 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

康复原则

  1. 肢体固定与训练同时进行;
  2. 确保固定的可靠性,以保障康复训练正常进行;
  3. 循序渐进,避免再次损伤。

康复措施

第一阶段 炎症消退期 术后1天 麻醉消退后至2周
目的:促进消肿、促进循环、防血栓、防止肌肉萎缩、防止粘连。

康复方法:

  1. 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20个/组、2组/天 。
  2. 活动髌骨(关节松动):术后第1天开始,上下左右推动髌骨,活动后即冰敷10分钟,1次/天。

  1.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使用持续性被动运动装置CPM进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每日使用2次,每次约半小时。

  1. 直腿抬高训练:伸膝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至足跟离开床面10-15cm处,保持30-60秒/次,每组20-30次,3组/天。

第二阶段 骨痂形成期 术后2-6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康复方法:

  1. 如上继续加强肌力训练、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
  2. 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的主动屈伸练习(在膝关节屈伸范围极限处保持1分钟,每日4~6次)
  3. 膝关节肌力训练:可借助沙袋或徒手抗阻做膝关节屈伸抗阻力肌力训练,力量训练应涉及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腘绳肌。

第三阶段 骨痂成熟期 术后6周后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

康复方法:

  1. 负重训练:患肢拍摄X光片复查,并根据骨折线愈合情况及专业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开始进行患肢负重练习;使用体重秤开始进行患肢负重练习,患肢负重量从体重的10%开始,逐渐增加到20%、30%直至全体重。
  2. 胫前肌强化训练:身体靠墙站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足尖翘起,保持持续10s/次,10次/天,3-5组/天。
  3. 膝关节活动度强化训练:两腿与肩同宽,膝盖弯曲下蹲,角度逐渐递增,动作维持10s/次,10次/天,3-5组/天。

第四阶段 术后3-6月
目的:仍强化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同时提升肌耐力,提升步行所需的平衡能力。

康复方法:

  1. 本体感觉训练:如单腿站立训练:睁眼站立超过40秒,闭眼站立超过15秒;bobath球上躯体平衡感训练等。

  1. 上下台阶训练:交替腿登上厚20cm的台阶上。

  1. 下蹲训练:患侧下肢单腿缓慢下蹲到最大,保持2-3秒后缓慢直立。

第五阶段 术后3-6月
目的:仍强化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同时提升肌耐力,提升步行所需的平衡能力。

康复方法:

  1. 本体感觉训练:如单腿站立训练:睁眼站立超过40秒,闭眼站立超过15秒;bobath球上躯体平衡感训练等。
  2. 上下台阶训练:交替腿登上厚20cm的台阶上。
  3. 下蹲训练:患侧下肢单腿缓慢下蹲到最大,保持2-3秒后缓慢直立。

结语

骨折术后正确的康复会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降低了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委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