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想象实习的另一种可能
在国外,想象实习的另一种可能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实习来积累工作经验。而一些人则选择了一条更为小众的道路——前往海外实习。他们以外国人的身份走进了职场,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不仅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也重新认识了自己脚下的路。
塞浦路斯:联合国实习的特殊经历
研究生毕业后,Kaiwen放弃了已经到手的工作offer,选择来到分裂的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开启她在联合国的实习生涯。对她来说,这次选择源于多年前的一次"临阵脱逃"。那时还在上高中的她,因能力不足退出了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进入大学后,她主动学习国际治理、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并参加了国际访问项目,前往东欧的一些国家。在那里,她意识到世界上的战争和贫困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于是萌发了加入维护和平组织的想法。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Kaiwen主要负责数字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通过3D扫描和VR等技术,她参与恢复被破坏的遗址,同时在国际交流访问中寻求拓展合作的机会。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和平、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并坚定了她未来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的决心。
活动上凯闻与当地官员的合影
法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之美
在法国达能集团实习的丁丁,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节奏。下班后,人们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各种活动,晚上6-8点是巴黎街头最热闹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骑马、健身,或是参加各种兴趣班。这种轻松的社交氛围不仅让工作变得更加有趣,也让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虽然工作节奏慢,但专业性的工作和考核一样都不少。丁丁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学习与发展的相关工作,需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公司会对实习生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每次都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和领导单独谈谈自己这几个月学到的东西,并交换对彼此的评价和建议。
丁丁与同事们聚餐
英国:投行人的高强度挑战
Christine在英国伦敦的巴黎银行实习,主要参与消费行业组的兼并和收购工作。日常任务包括制作PPT,介绍快消市场的宏观情况、分析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财务数据等。在这里,大部分投行会给实习生安排一个期终项目;实习生能否拿到留用机会,70%取决于他们在这个项目中表现如何。
Christine的终期任务是用可视化的方式分析数据,帮助一个国际快消品巨头筛选潜在的并购标的。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她需要在全组成员面前演讲,并接受他们的轮流提问。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她熬过两三个大夜,一整晚都坐在电脑前直到早上七点。
丁丁与同事们
日本:温暖的职场文化
大三那年,GollyZ在日本一家做跨国农业贸易咨询的公司实习。在这里,除了做基础的背景调查和会议纪要之外,她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调研,再给全公司的人做报告。日本的公司很注重培训,在她独立做调查时,她的同事给了很多指导:从最基础的如何搜集资料、做采访、到如何写作报告。
尽管有人"手把手教",但身为"职场小白"的她还是遇到不少困难。首先就是语言方面,他们有很多欧美的客户,不少材料都是用英文写的。她的英语不太好,读这些文件有些吃力。她的日语水平也不够用,记得有一次采访,受访者给她发了很多材料,见面前的那个晚上她背了110多个日语单词。她觉得她准备得已经很充分了,可是真正采访的时候,她也只能听懂30%-50%。不仅如此,她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不知道在某个场合该如何恰当地表现。见到客户,她只能简单地寒暄几句,然后鞠躬、换名片。有一次去采访有四个小时的车程,她完全不知道在车上该和上司聊些什么,甚至吃饭的时候她也小心翼翼。
凯闻的工牌
结语
四位年轻人的海外实习经历,展现了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文化差异。从联合国的国际事务,到跨国公司的商业运作,再到日本企业的细致培训,每一种经历都为他们带来了独特的收获。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海外实习的可能性,也为正在寻找实习机会的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