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理清 | 腹膜透析的工作原理
一文理清 | 腹膜透析的工作原理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以腹腔作为交换空间,向腹腔注入透析液,膜一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和另一侧腹腔内透析液借助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进行溶质和水分的转运,通过不断更换透析液,清除体内毒素及多余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腹膜透析的工作原理
腹膜透析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弥散、对流作用(溶质的转运机制)
- 超滤作用(水的转运机制)
- 腹腔淋巴管的作用
弥散和对流
弥散是指溶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尿毒症毒素和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腹膜毛细血管弥散到腹透液中,而透析液中的葡萄糖、乳酸盐或碳酸氢盐则向相反的方向弥散,吸收入血液内。弥散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透析膜两侧溶质浓度差、溶质分子量、腹膜转运功能、腹膜有效面积及通透性、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透析液交换量、交换频度及在腹中停留时间等因素相关。
影响因素 | 改善方法 |
---|---|
溶质浓度差↑ | 减少透析液留腹时间,增加透析次数,增加留腹透析液量 |
有效腹膜面积↑ | 增加留腹腹膜透析液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增加毛细血管开放 |
温度↑ | 透析液温度不应低于37℃ |
有效弥散距离↓ | 预防腹膜炎,防止腹膜增厚 |
透析时间↑ | 夜间留腹 |
对流是指溶质随水流一起移动的现象。虽然在腹膜透析中对流不是主要的清除机制,但在高流量的腹膜透析模式中,对流可以帮助清除一些较大分子的溶质。
超滤
超滤是指通过渗透压梯度来促进水分的移动。由于腹透液中具有较高浓度葡萄糖,腹透液渗透压高于血液渗透压,血液中的水可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转移到腹腔,这一过程称为超滤。在渗透压达到平衡之前,腹腔内透析液的容量会继续增加,达到平衡后,人体会对腹腔内的透析液逐渐吸收,其吸收率约为50ml/h。影响水清除的因素:腹膜两侧的渗透压梯度、腹膜的溶质转运特性、透析液在腹中的停留时间、腹膜的有效面积、淋巴回流、水通道蛋白等。
影响因素 | 改善方法 |
---|---|
渗透压差↑ | 增加留腹透析液量葡萄糖浓度,减少透析液留腹时间、夜间干腹 |
腹腔静水压↓ | 减少留腹透析液剂量 |
有效腹膜面积 | 面积增加,葡萄色糖转运加快,总体不能增加超滤总量 |
腹膜对水的通透性↑ | 预防腹膜炎,防止腹膜增厚 |
淋巴回流量↓ | 减少留腹透析液剂量、减少淋巴管开放 |
腹腔淋巴管
腹膜透析时腹腔内有大量液体,因而对腹膜透析液体动力学研究时必须考虑腹腔淋巴吸收作用。蛋白质及液体能直接从膈下腹膜淋巴小孔进入横膈淋巴管,最终回流到血液循环。淋巴引流量会超过50ml/h。液体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腔内静水压:液体吸收的量随着腹腔内静水压升高而增多;淋巴系统的有效性:淋巴系统从腹腔内吸收液体的有效性个体差异很大,但目前机制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