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画作鉴定:与人工携手共进,而非取代
AI 画作鉴定:与人工携手共进,而非取代
在艺术领域不断发展演变的当下,AI 画作鉴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不久前,瑞士苏黎世 Germann Auction House 拍出的三幅经 AI 鉴定的画作,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图:Marianne von Werefkin《无题》,20.2 x 14.7 cm,CHF 18,750成交 苏黎世Germann Auction House2024拍卖
以塞尚的《Boy in a Red Vest》为例,AI 在鉴定这幅作品时展现出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其生成的热图清晰地揭示了鉴定的关键所在,画中人右侧的肩膀、上臂以及腰旁部分,由于其丰富的角落、边缘和形状特征,在热图中被显著地标记为红色、橙色等暖色区域,这些区域成为 AI 判断画作真伪的核心依据。
AI 通过对海量画作数据的深度学习,精准地捕捉到这些区域中笔触的细微差别、色彩的过渡变化以及构图元素的独特组合方式,以此构建出判断画作真伪的模型。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鉴定一幅梵高的作品时,AI 聚焦于画面中颜料的厚涂技法、色彩的强烈对比以及笔触的独特纹理,这些具有梵高典型风格特征的区域在热图中以暖色突出显示,成为 AI 鉴定的重要线索。
对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AI 则着重分析人物面部表情的细腻刻画、服饰褶皱的描绘方式以及背景建筑的透视结构,这些关键部位在热图中的暖色标识为鉴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诸多深入的思考。有人不禁提出疑问,AI 在鉴定过程中对特定颜色区域的侧重,是否会对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产生潜在的影响?是否会使得未来艺术家为了迎合 AI 鉴定的 “偏好”,而倾向于更多地使用暖色进行创作呢?
从艺术创作的本质来看,这种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达,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艺术家们受到自身情感、创意灵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的驱动,追求着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例如,莫奈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始终围绕着光影与色彩的交织进行探索,从早期的细腻写实到后期的朦胧写意,色彩的选择完全服务于他对自然瞬间印象的捕捉,而非受到外界技术因素的左右。
又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画家们注重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虚实来传达心境与意境,色彩的运用相对简洁而含蓄,遵循着自身的艺术传统与审美追求,不会因为 AI 鉴定的因素而改变其独特的创作路径。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如同广袤的宇宙,每种风格都有着独特的色彩语言和表现形式。从古典主义的庄重典雅到浪漫主义的激情奔放,从现代主义的抽象简洁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融合,冷色与暖色在不同的风格体系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当代艺术中,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更是突破了传统绘画色彩的限制,通过材料、空间和时间的综合运用来表达观念,展现出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性。这种丰富多元的艺术生态,使得艺术家们在创作时能够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色彩和形式,而不会被单一的暖色创作模式所束缚。
市场需求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艺术品收藏者和观众们的审美偏好各不相同,有的喜爱热烈鲜艳的暖色调作品,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激情;有的则欣赏宁静深邃的冷色作品,从中品味出内心的平和与思考。这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促使艺术家们保持创作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期待。
尽管 AI 鉴定在技术层面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并非无懈可击,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AI 的鉴定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学习的数据库,如果数据库存在样本偏差、数据不完整或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那么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艺术流派或尚未被广泛认知的艺术家作品,由于数据库中缺乏足够的相关数据,AI 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其真伪。
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造假手段,AI 的识别能力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精心伪造画作,不仅能够模仿画家的笔触、色彩和构图,甚至能够针对 AI 鉴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伪装,使得 AI 难以分辨真伪。
在与一些人类专家的交流中,他们对 AI 画作鉴定也持有较为理性和客观的看法。资深艺术鉴定专家李教授指出:“AI 鉴定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视角,它能够快速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呈现,更是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载体。AI 目前还无法深入理解画作背后的创作意图、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另一位从事艺术史研究的张博士也表示:“AI 鉴定可以作为鉴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但绝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鉴定。人工鉴定凭借着鉴定专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以及对艺术的敏锐感知,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这是 AI 难以企及的。例如,对于一幅具有复杂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画作,专家可以通过对画家生平、创作时期的社会环境、艺术流派的演变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来判断画作的真伪和价值,而这需要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积淀,是目前 AI 技术所无法具备的。”
综上所述,AI 鉴定与人工鉴定并非相互对立、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应该紧密结合、相辅相成。AI 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准的特征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地为鉴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和初步的分析结果;而人工鉴定则依托专业知识、丰富经验以及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从文化、历史、情感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弥补 AI 在人文内涵解读和复杂情境判断上的不足。
只有两者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加准确地甄别艺术品的真伪优劣,让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推动整个艺术市场朝着更加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共同守护人类艺术世界的繁荣与传承。
图:Mimmo Paladino《Lo Spirito della Foresta》《森林之灵》,80 x 141 cm,CHF 23,750成交 苏黎世Germann Auction House2024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