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诗经》里的"蒹葭",究竟是什么植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诗经》里的"蒹葭",究竟是什么植物?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6656492-500005769217

《诗经》中的"蒹葭"究竟是什么植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文学爱好者。本文将从植物学的角度,为您揭示这个千古之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的这句美妙诗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水边的浪漫景象,也让"蒹葭"一词成为了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然而,"蒹葭"具体指的是什么植物呢?

其实,"蒹葭"并非一种植物,而是两种。"蒹"是我们通常说的荻,"葭"指的是芦苇。二者均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沼泽等潮湿环境。

尽管在生境和形态上相似,容易混淆,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荻有根状茎,茎是实心的,株高通常有0.5至2米;芦苇也有粗壮的根状茎,茎中空,株高可达3至4米。清代学者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写道:"强脆而心实者为荻,柔纤而中虚者为苇。"另外,二者的叶与花也有明显差异。荻的叶子近乎线状披针形,边缘比较锋利,花序舒展,对生于各个分支上,花穗呈黄白色,远远望去像羽毛;芦苇的叶呈带状,较宽,花序在各个分支顶端呈分叉状,花穗接近麻色,远远望去,宛如顶上插了一根狼牙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