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加减治疗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
八正散加减治疗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
研究背景
尿路感染(UTI)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小腹拘急为主要症状。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是尿培养,但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经验性治疗。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具有独特优势,八正散具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功效,对于湿热蕴结下焦的淋证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八正散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
文献纳入标准
- 研究类型:关于中药复方八正散单用或联合西药抗生素治疗UTI的随机对照试验
- 研究对象:参照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UTI的患者
- 干预措施:对照组使用抗生素,主要以左氧氟沙星为主进行干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八正散单用或联合西药抗生素进行治疗
- 结局指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尿白细胞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率
文献排除标准
- 重复发表的文献仅保留数据最全的一篇
- 会议论文、个案报道、综述、实验类文献
- 除中药复方八正散外,还使用自拟方等其他中药治疗的研究
- 患者除尿路感染外合并糖尿病、肾炎等其他疾病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价
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以及改良Jadad评分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评估6个可能存在偏倚的领域,包括序列生成、隐藏、盲法以及不完整或选择性结局报告。
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以异质性检验作为划分标准来进行统计数据的Meta分析。若异质性检验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首先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来寻找异质性的来源,不能找出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
研究结果
文献筛选结果
通过检索数据库共获得291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14篇RCT文献纳入研究。共计纳入1377例患者。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根据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工具,评价14篇文献质量,评估结果采用“不清楚”“低风险”和“高风险”进行描述。在本研究中,8篇文献提到了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给予“低风险”评价;5篇文献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给予“不清楚”评价;1篇文献提到按就诊顺序编号进行分组,随机方法存在问题,给予“高风险”评价;有1篇文献描述了分配隐藏,实施双盲给予“低风险”评价,其余研究均未提及盲法、分配隐藏,给予“不清楚”评价;2篇文献描述了是否有病例脱落及脱落的数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给予“低风险”评价,2篇文献有脱落,但未明确说明脱落病例及解决方案,给予“高风险”评价;其余文献未说明是否有脱落,评价为“不清楚”。没有证据表明存在重复发表和选择性结局报告,因此被评为“低风险”。其他偏倚未知,评价为“不清楚”。
Meta分析结果
- 总有效率:与单用抗生素相比,中药复方八正散联合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4.55,95%CI(2.99,6.94),P<0.00001)
- 细菌清除率:有效提高细菌清除率(OR=2.21,95%CI(1.06,4.62),P=0.04)
- 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6,95%CI(0.16,0.79),P=0.01)
- 尿白细胞数量:治疗组在降低尿白细胞数量方面优于对照组(SMD=-2.76(-3.19,-2.33),P<0.00001)
- 临床症状评分:
- 尿频症状评分:MD=-0.73(-1.01,-0.46),P<0.00001
- 尿痛症状评分:MD=-0.67(-1.02,-0.32),P=0.0002
- 小腹拘急症状评分:MD=-0.89(-0.95,-0.83),P<0.00001
讨论
八正散具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的功能,对于湿热淋证有较好疗效。研究发现八正散联合抗生素治疗在提高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单用抗生素。此外,在降低尿频、尿痛、小腹拘急的临床症状评分,缓解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八正散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多篇文献未明确描述具体的随机分组和盲法等信息;仅2项研究报告了细菌清除率,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去证明;最后,纳入研究使用的抗生素虽大多为左氧氟沙星,但仍有其他种类抗生素作为对照组,服用方法及疗程也有所差异,会存在异质性。因此,期待未来有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八正散的真实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