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酉年“大清铜币”中“吉”字当十文版本的收藏价值
已酉年“大清铜币”中“吉”字当十文版本的收藏价值
已酉年“大清铜币”中的“吉”字当十文版本,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稀缺性,成为钱币收藏中的瑰宝。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市场表现、鉴定方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探讨其收藏价值。
一、历史背景与铸造意义
已酉年“大清铜币”铸造于宣统元年(1909年),是清政府为统一币制、应对经济危机而发行的货币之一。“吉”字当十文版本因其背面铸有“吉”字,寓意吉祥,成为当时流通货币中的特殊品种。其铸造时间短、发行量少,加之清末政局动荡,许多铜币未能广泛流通,导致存世量极为稀少。
二、实物品鉴及主要特征
已酉年“大清铜币”系铸造于宣统元年的一枚铜币。直径28mm厚度1.5mm重7.4g 。
此藏在周沁园著《中国机制币目录》中编号为KR.27归在“鸡爪龙”版。
周先生道:
“己西吉十文鸡爪龙”属试样性质,未正式发行,风格同“造币分厂宣统元宝中心吉鸡爪龙”一钱四分四厘银样币,目前已知存世两枚,2008年香港诺曼·亚克斯集藏钱币专场拍卖拍出一枚,可能为伍德华先生旧藏,图示为《中国铜元图典》图252拓图原物,可能为马定祥先生旧藏。”
之所以称为鸡爪龙,是因为它的龙爪镌刻得像鸡爪一样,定级为一级币。钱图中冠以“无定价”,说明它的珍贵难得。
互联网上曾登载过此种钱的拍卖记录:
2008年香港诺曼亚克拍卖过伍德华藏品一件,马定祥藏品一件。马定祥旧藏的“宣统三年大清铜币十文”黄铜试铸样币曾在2015年以201,250元人民币成交,显示出其藏品的稀缺性和高价值。具此,被“专家”称为“存世仅两枚”,其实不然。
“吉”字已酉“大清铜币十文”具有的以下特征:
①. 基本特征
- 直径与重量:该币直径约为30mm,重量约为7-8克左右。
- 材质:铜质精良,铸造工艺精湛,品相较好的币种包浆醇厚,铸造精美,存世量稀少,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②. 正面设计
- 中心文字:正面珠圈内铸有“大清铜币”四字,字体端庄秀丽,挺拔俊秀。
- “吉”字标识:中心嵌有一阴文“吉”字,代表该币为吉林省铸币局所造。
- 纪年与币值:珠圈外下缘镌有币值“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分别铸有干支纪年“己酉”,表明该币铸造于1909年(宣统元年)。
③. 币背蟠龙图案:背面中央为蟠龙图,龙身纹路精美,栩栩如生,周围有云海衬托,显得威风凛凛。
- 英文环绕:外围铸有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上端为“光绪年造”字样。
④.直径与重量
互联网上有多种表书,有说中吉字当十铜币直径约为30mm,重量约11.99g的;也有说当制钱十文重7.2g、径28mm、厚1.6mm的。说明由于铸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大清铜币的尺寸和重量可能有所差异。
⑤版式特征:
中“吉”字币有五种版式。一是鸡爪龙,还有就是小字和大字地方平龙&地方凸龙币。
⑥稀有性:由于存世量稀少,尤其是品相完美的币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三、市场表现与拍卖记录
近年来,“吉”字当十文版本在拍卖市场上表现突出。例如,2024年一枚品相完好的“吉”字当十文以18.8万元成交,创下同类钱币的拍卖纪录。
此外,类似版本的大清铜币也屡次拍出高价,如四川省造的大清铜币估价达12000元,而稀有版本的价格更是高达数十万元。这些数据表明,“吉”字当十文版本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升值潜力。
四、鉴定方法与真伪辨别
由于“吉”字当十文版本的市场价值高,仿制品屡见不鲜。鉴定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材质与重量:真品为黄铜或红铜铸造,重量应符合当十文的标准。
- 图案与文字:真品图案清晰,文字端庄,尤其是“吉”字的笔画应流畅自然。
- 包浆与磨损:真品包浆均匀,磨损痕迹自然,而仿制品往往包浆生硬或磨损不自然。
五、收藏价值与未来趋势
“吉”字当十文版本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历史价值:作为清末货币改革的产物,其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 文化价值:“吉”字寓意吉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稀缺性:存世量极少,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原则。
未来,随着钱币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其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六、结论
已酉年“大清铜币”中“吉”字当十文版本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稀缺性,成为钱币收藏中的瑰宝。其市场表现优异,未来升值空间广阔。对于收藏者而言,掌握鉴定方法、关注市场动态,是确保收藏价值的关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吉”字当十文版本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更是中国近代货币史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