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接口性能终极指南:用哪个接口可获最佳性能?实测见真章
M.2接口性能终极指南:用哪个接口可获最佳性能?实测见真章
在DIY装机时,M.2高速固态硬盘已成为玩家的首选。随着Intel与AMD新平台PCI通道数量的增加,主板上多个M.2固态接口的配置越来越常见。然而,对于新手玩家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M.2接口以获得最佳性能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将通过实测数据,详细分析不同平台和不同M.2插槽的性能差异,帮助读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CPU提供带宽 vs 芯片提供带宽
熟悉主板布局的老手应该都知道,目前Intel与AMD新平台上,都会具备2种规格的M.2插槽:一种是由CPU直连模式(由CPU提供带宽);而另一种是由芯片组提供带宽。
比如下图就是AMD最新的X870E主板功能线框图,可以看到其中M.2插槽有一部分是CPU直连(且部分是通过显卡使用的PCIe5.0 x16的槽位共享带宽),另一部分则是芯片组提供带宽。
就拿我自己使用的是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板,该主板配备了4个M.2插槽,并且采用了第二代磁吸式EZ M.2 Shield Frozr+EZ M.2 Shield Frozr II设计,无论是拆装M.2马甲还是拆装M.2固态都无需第三方工具,非常方便。
而这4个M.2的模式为第一个与第二个都是CPU提供带宽,第三个和第四个由芯片组提供带宽。
上机实测
本次测试用的固态为WD_BLACK SN850X NVMe SSD,主要原因是本次测试针对PCIe4.0协议的M.2接口。当然,这里也要说一下,SN850X也是目前我手上最好的PCIe固态,一方面是采用了PSLC缓存方案,能有效加速数据的读写,使得固态硬盘在处理各种数据时都能保持高效;同时还拥有多个容量版本,不仅有常见的1TB/2TB/4TB,甚至还有非常夸张的8TB容量版本。这次我测试我就分别使用了1TB版本和8TB版本,系统安装在1TB版本上。
X870E平台
先是测试2个由CPU直连的M.2插槽。本次测试使用配置如下:
- CPU:AMD锐龙R7 9700X
- 主板: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
- 内存:宇瞻暗黑女神NOX RGB DDR5(6400MT/s C32)
- 散热器:微星MAG CORELIQUID I360
- 硬盘:WD_BLACK SN850X 1TB
- 电源:微星MPG A1000GS PCIE5
通过CrystalDiskMark和AS SSD软件进行测试,这2个接口基本上都能跑到PCIe4.0带宽的极致,比如8TB版本的SN850X在CrystalDiskMark中顺序读取速度达到了7200MB/s以上,写入也接近6700MB/s,AS SSD评分也是达到了11644。
但如果全换成由芯片组提供的M.2插槽后,速度表现又回如何?于是我将2块SN850X分别安装在M.2_3和M.2_4接口上。
实测速度如下:
可以通过成绩看到,由芯片组提供的带宽的接口在读取速度方面要逊色于PU提供带宽的接口,但具体的速度差异也没有太夸张,实测10~12%左右。
Z790平台
接着看看Z790平台,这次我使用的主板是微星Z790MPOWER,也是微星专为超频而生的高性价比Z790主板。该主板搭载了2个M.2插槽,都覆盖散热装甲。其中第一个M.2插槽为CPU直连;第二个M.2插槽为芯片组提供带宽。
我也分别将8TB与1TB的SN850X进行调换位置分别进行实测:
实测成绩如下:
通过对比成绩不难看到,Intel平台的无论是CPU直连还是芯片组提供带宽,成绩差异基本可以忽略,这点比AMD平台要好一些,但实测的顺序读写速度上限不如AMD平台。
总结
AMD平台如果使用多个M.2固态,建议首选CPU直连的M.2插槽,尤其是安装系统+常用软件的M.2固态。而Intel平台则可以随意一些,当然CPU直连的M.2插槽还是建议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