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德意志”师:从卫戍团到装甲掷弹兵师
德国国防军“大德意志”师:从卫戍团到装甲掷弹兵师
“大德意志”师是德国国防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1年成立的“柏林卫戍团”。这支部队的初始任务是镇压革命暴动,并承担检阅和保安职责。虽然柏林卫戍团在成立不久后解散,但其基础上重新组建的“总部卫戍队”在1934年更名为“柏林卫戍队”,并在1937年6月再次被命名为“柏林卫戍团”。
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等活动中,柏林卫戍团承担了会场安全秩序的维持任务。随着局势的变化,1939年4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该部队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从此开始了它在二战中的征战生涯。
初期编制与行动
二战初期,“大德意志”步兵团主要留在本土进行编制和训练。至1940年5月,该团的编制包括多个步兵营、重装备营、机械化工兵营、侦察连和后勤支队等单位。在1940年5月10日,隶属于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的“大德意志”步兵团首次出战,在第10装甲师炮兵和工兵的支援下,穿越卢森堡进攻比利时要塞,并在敦克尔克以南取得了击败英法联军的重要胜利。
接着,该部队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随后又参加了南斯拉夫的战斗,攻占贝尔格莱德。1941年,“大德意志”步兵团参与了对苏联的入侵,是莫斯科会战中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尽管在图拉和廖奥尔遭遇重创并数次重组。
从摩托化步兵师到装甲掷弹兵师
1942年4月,“大德意志”步兵团被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并在该年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然而,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遭受重大损失。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次遭重创后,该师被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成为德国陆军中的王牌部队之一。
随后,“大德意志”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及随后的库图佐夫战役,这些战斗进一步削弱了其战斗力。1943年9月,该师被调回法国休整,随后又再次返回东线作战。
战斗至终
1944年,“大德意志”师在东线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随后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战斗中损失惨重。1944年12月,该师的装甲团第3营换装了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继续在东线奋战。最终,1945年5月,在强大的苏军进攻下,“大德意志”师几乎被全歼,仅有少量士兵成功逃至西线并向英军投降。
作为德国国防军中历史悠久且富有战斗经验的部队之一,“大德意志”师在二战中的表现不仅见证了德国从辉煌到衰落的历程,也展现了战争对一支精锐部队的严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