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屮、艸、芔、茻:四个汉字的演变与关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屮、艸、芔、茻:四个汉字的演变与关系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31/07/22081220_1138086570.shtml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屮、艸、芔、茻”这四个字的演变历程,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屮:草木初生之象

“屮”读作chè(读音:撤),含义为草木刚长出来。古代“屮”也读cǎo(读音:草),含义同“草”。

《说文解字》中说:“屮,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艸字。读若徹。凡屮之属皆从屮。尹彤说”。意思是说:屮,像草木初生的样子。一竖丨代表草木长出地面,有直茎。古文有时把“屮”当作“艸”。读音像读“徹”。所有与“屮”相关的字都采用“屮”作边旁。这是尹彤的说法。

艸:百卉之总称

“艸”读作cǎo(读音:草)。

甲骨文像枝茎柔弱的植物之形。“艸”即草木之“草”的本字。

《说文解字》中说:“艸,百卉也。从二屮。凡艸之属皆从艸。”意思是说:艸,泛指百草。字形采用两个“屮”会意。所有与艸相关的字,都采用“艸”作边旁。

裘錫圭、陈剑等学者认为:“屮”是由“艸”的象形初文省去一半的写法演变而来,是“艸”的异体。“屮”是“艸”和“草”的本字。“屮”的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植物嫩茎上对称叉生两片叶子,表示初生的小草。当“屮”变成单纯汉字部件后,篆文再加“屮”另造“艸”代替,强调丛生的小草。

“草” 字原本指一种叫作 “麻栎” 的乔木的子实。可以用来染黑色,黑古称皂色。古代“皂”与 “早” 字形相同。 “皂” 加 “艸” 成 “草” 。

“艸”字后来只作部首,并逐渐演变为“艹”(草字头)和“䒑” (前字头)。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如果把“艸”字左边的一撇写作竖画时,便是“竹”字的异体字。

芔:草木之总名

“芔”读作huì(读音:会),含义同花卉的“卉”。

《说文解字》中说:“芔,艸之总名也。从艸、屮。”意思是:芔,是草类的总称,字形从艸、屮。

“芔”是“卉”的初文,古人造字以三为多,用三个 “屮” 表示很多草当是泛指草木,引申花卉。

另外,芔,也读做hū(读音:乎)表示迅疾。

莻:众艸之象

“茻”读作mǎng(读音:莽)

《说文解字》中说:“茻,众艸也。从四屮。凡茻之属皆从茻”。意思是:茻,表示大面积的草丛。字形采用四个“屮”字会义。所有与“茻”相关的字都采用“茻”作边旁。

“茻” 是“莽”的初文,表示众多的草、广大而深密的草丛,也表示丛生的蕨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