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的国际朋友圈
大足石刻的国际朋友圈
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通过保护合作、学术交流、国际宣传、对外展览和文旅推介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大足石刻宝顶山
保护合作
为保护好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大足石刻以科技推进保护,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现已与意大利、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展开文物保护深入合作。
中意合作交流
2017年3月,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意大利威尼托文化遗产集群双方签署《中意合作保护大足石刻舒成岩摩崖造像技术合作协议》,并以舒成岩摩崖造像为具体对象开启项目合作,主要合作内容是针对舒成岩造像发育的各种病害开展病害机理研究,开展保护修复材料、施工工艺的研究,以及对舒成岩摩崖造像的石质、彩绘、金箔的病害实施修复。该项目是中意首次合作对潮湿环境下彩绘贴金石质文物开展保护修复研究,是意大利与中国西南地区在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进入实质性技术合作的开始,为实现中外合作开展大足石刻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于2019年底完成修复前的研究工作,22年11月完成造像本体修复。
中意合作舒成岩保护修复
除此之外,中意之间还就大足石刻开展了多次学术及文化交流。2018年中意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中意双方就石质文物及木质文物修复的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文物保存现状及病害分析诊断与技术方法、古迹遗址保护的准则与实例研究、木构建筑修复设计与实践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2024年1月5日,意大利萨尼奥大学Celestino Grifa教授到访大足石刻研究院并作石质文物主题的学术报告。2024年3月25日,中意文化交流学术分享会在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Fabio Schina)参会,川外意大利语系教师恩扎(Vincenza Armiento)作关于中意文化的学术报告。
2024年10月,大足石刻研究院、意大利威尼托文化遗产集群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线上交流会召开。大足石刻研究院、意大利威尼托文化遗产集群就中意石质文物保护、文物研究与学术交流、文化遗产传播与推广、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方向,初步达成深化合作意向。
中日合作交流
2022年3月,大足石刻研究院、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三方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中日合作。经重庆市文物局批准,实施中日合作开展大足石刻峰山寺摩崖造像保护项目。该项目以大足石刻峰山寺摩崖造像为具体研究对象,在环境监测、保存状况评价相关现场调查与室内实验、风化病害机理研究、修复保护材料研究、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与交流、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考古研究、近景摄影、现状调查及现场检测分析、样品测试分析、微环境气象监测站搭建、保护修复材料室内初步筛选与实验等工作。正在编制完善峰山寺摩崖造像保护前期研究报告。
中巴友好合作
2023年8月19日至21日,在重庆大足成功举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来自中国、英国、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共计165名嘉宾、代表出席,发布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论坛开幕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考古与博物馆局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谅解备忘录。
学术交流
先后召开了“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足石刻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石质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技术研讨会”“大足石刻艺术国际合作工作营”等大型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20余场,共吸引来自中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挪威、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3000余名国内外专家与会交流讨论。
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
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并发布《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论坛主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旨在以国际化视野汇聚各方智慧,助力石窟寺保护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并形成有辩识度的石窟寺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品牌,以促进和提升我国石窟寺保护的国际化水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持续发力。同时,展现了我国在石窟寺保护、研究、管理、展示、利用等各领域的突出成果。观往知来,进一步探明新阶段、新挑战、新任务下的世界石窟寺保护利用新方向,为石窟寺遗产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宣传
近年来,大足石刻国际宣传渠道不断拓宽,宣传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取得了较好的国际推广传播成效。开设大足石刻海外社交账号Facebook和Twitter,累积粉丝量达20万,发布海外推文1000余条,内容题材丰富,曝光总量达到5600多万次。推出的大足石刻英语微视频,累计投放543家海外媒体平台,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东南亚等国,海外媒体平台覆盖人群达3亿人次,总播放量达2000万次。英国BBC、日本NHK等电视媒体拍摄播出大足石刻专题片,新华社—国际传播项目《凯哥的中国日记》,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重庆“意”游未尽》等国际传播拍摄工作。中国新闻网“文明的坐标·洋主播探馆”栏目推出视频节目《千手观音也“玩手机”?大足石刻有点“潮”》,在中希时报、菲律宾商报等11家海外华文媒体落地。
2023年8月,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大足区成功举办,发布各类原创宣传报道300余条,并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13种语言,1344家全球主流媒体刊发转载稿件,相关报道在全球50余个国家或地区传播,覆盖美洲、欧洲、亚太、中东地区,总浏览量逾5.13亿次,国际浏览量 4.01亿次。2024年,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发布,授权植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等经典造像引发国内外媒体发布相关报道500余篇,新华社专题通稿《跟着悟空游中国:大足石刻》被300余家境外媒体采用,专题视频播放高峰达到6590万人次在线观看,列抖音平台全国榜单第2名。
2024年11月,大足石刻研究院和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足石刻国际传播实验室正式成立。双方将组建大足石刻国际传播编辑部,共建专家人才资源库,共同发起“大足石刻”全球推广行动,不断创新传播方式,讲好大足石刻的故事,提高大足石刻的国际知名度,在国际传播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对外展览
大足石刻积极策划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高校等开展大足石刻主题展览,目前已在英国威尔士博物馆、加拿大安大略省基齐纳博物馆、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地举办大足石刻主题展览26场,吸引观众近100万人次。自2018年开始实施“四百工程”(百场展览、百场讲座、百馆赠书、百集微视频展播)主题文化旅游推广活动,旨在让大足石刻走进城市、走进高校、走进讲堂、走进百姓眼中,见形、见影、见声,在更大范围传播宣传大足石刻,提升大足石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重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2024年9月,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国航休息室举办“渝悦荟·大足石刻艺术展”。乘机出游的国航旅客可在机场一睹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的精美与神韵,进一步展现大足石刻的风采,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足参观。2024年11月,“精美的石刻会说话”大足石刻影像展成功亮相中拉文明对话大会,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遗产保护与文明传承”分论坛上发言,交流分享大足石刻文物保护经验。
大足石刻展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展出
文旅推介
通过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拓展和维系境外朋友圈,推进国际国内城市交流合作,探索与相关企业、旅游机构开展文化旅游等合作项目。
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旅游推介。参加在美国时代广场举行的“2018新年倒计时庆典重庆旅游推介”活动,与泛美亚旅游集团签订了《组团赴大足旅游合作协议》。组团奔赴德国与法国,开展为期7天的感知重庆·2023重庆城市形象推广与重庆图书版权推介活动。参加七十五届法兰克福书展、在德法两地开推介活动,访问杜塞尔多夫领事馆、并积极拜与当地文化机构洽谈战略合作,整体收获颇丰。受邀参加亚洲文化节、“何以文明”全球巡展·联合国特展、“新加坡·重庆周”等文旅交流活动,开展澜湄合作机制下跨境旅游各类高级研修班实地教学。
通过“引进来”战略,鼓励各行业来足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活动、论坛、赛事等,加速专业人士了解大足石刻品牌、认识大足石刻,提高大足石刻的知名度。定期举办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不断提升大足石刻的国际影响力。先后举办了“美好中国•大足出发”、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大足专场、 “渝见澳洲”少年推介官等活动。组团参加文化旅游部和市文化旅游委组织的系列国际交流推广活动。通过广告位互换、客源互送、政策互惠、产品互推等模式加强与周边景区合作。节假日高峰期间,在人流集中的上海外滩、重庆洪崖洞等区域开展博取眼球的无人机演绎、真人演绎等活动,利用高科技和文化艺术讲好大足石刻故事。吸引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旅行商来足考察踩线,联合美国、比利时、匈牙利、缅甸等地的媒体宣传大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