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新视角——由SOLO到PRISM
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新视角——由SOLO到PRISM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16个课程标准都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了要求,但很多学校和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依然存在很多疑惑。国外有学者在重新审视SOLO的基础上,建构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一种新视角——棱镜理论(PRISM),可以为我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一种新视角和操作性尝试。
重新审视SOLO
观察学习结果分类法(即SOLO)的结构旨在反映学生工作的结构。这使得它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成的工作中,因为它使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如何通过SOLO的各个层次取得进步。
SOLO分类学描述了学生学习如何从简单到复杂的理解。例如,学习看到个体模式和想法以及它们如何与他人联系反映了两个SOLO层次。这些级别是单一结构和多结构。它涉及到对一个模式的表层识别的问题,以更深的模式识别。
SOLO分类学专注于描述学生如何看待他们所知道和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看到大的想法如何结合在一起,它们如何连接起来,会与我们大脑的更深层次的概念理解和关系联系起来。当信息不完全符合我们的理解时,我们必须找到另一种视角或提出一个符合我们现有数据的假设。
建构PRISM理论
把棱镜理论(PRISM)视为一个结构化的框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学生的目标是从单一结构转向关系结构,PRISM提出的问题提示学习者从基本的模式识别转向复杂的推理。
具体来说,PRISM作为一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可行性模式,包括五个要素:(1)类型(patterns):识别学习主题或观点;(2)推理(reasoning):理解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方式;(3)观点(ideas):探索多元化视角和方法;(4)情境(situation):分析更广的学习情境;(5)方法:评价学习结果的方法。该模式具有从简单的模式识别开始、通过逻辑推理步骤构建、鼓励多元视角、审视更广泛的背景、测试并验证理解等特点。
案例简单说明
以五年级写作为例,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五要素分别是:类型-学生识别教师提供的文本和写作中的叙事结构模式;推理-学生通过过渡词和时间顺序将他们的叙事事件逻辑地联系起来;观点-学生结合多个视角和细节来增强他们的故事;情境-学生将他们的叙述扩展到不仅仅是事件,而是包括更广泛的主题;方法-学生测试不同的写作技巧,如对话和描述性语言。
以PRISM的为视角设计后,学生们都在从简单的描述走向更深层次的联系,五个要素分别是:(1)类型: “我注意到所有关于体育的好故事都有令人兴奋的时刻和感受。在我的故事中,我会包括赛前我有多紧张,以及当我打进第一个球时我有多兴奋。”(2)推理:“我的故事需要按照顺序进行。首先我会写到到达球场,然后和我的团队热身,接下来是比赛,最后是庆祝。”(3)观点:“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我的故事——我的感受,队友说的话,观众在做什么,以及教练那天教给我什么。”(4) 情境:“这不仅仅是关于踢足球——这是关于学习勇敢,与我的团队合作,并发现练习是有回报的。这些更大的想法让我的故事更有趣。”(5)方法: “我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来讲述我的故事。也许我会加上教练说的“投篮太棒了!”这样的对白,或者描述草地上的铲子声和新割的田野的气味。'
PRISM模式的实施并不难,作者还提出了三条简单的实施建议:一是逐步整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将PRISM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计划,复杂性会增加。二是鼓励反思。使用促进深思熟虑的话语进行讨论和写作。三是评估进展。时刻监测学生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