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1564535_120669707

易学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宗教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在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学的阴阳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道教的炼丹术中,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易学体系。

易学是古代思想的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分支都可以在《易经》中找到思想源头,宗教文化自然也不会例外。
历代易学不仅对中国哲学,而且对中国的宗教理论亦颇有影响。汉末以来,建立了中国固有的宗教即道教,其后印度的佛教又传入中国。道教和佛教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先后吸收易学的思维,来丰富其教义。道教的理论同易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道教史上形成了道教易学。佛教中国化的宗派有华严宗和禅宗,两派的佛学家都借用周易经传阐发义理,其使教义的传播,更具有中国的特色。

易学与道教

汉朝末年开始,黄老养生学演变为道教,提倡炼丹术,延年益寿,以至长生不死,成为神仙。炼丹大师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以汉易中的卦气说和阴阳五行观解释炼丹术。此书一方面以阴阳变易法则,解释丹药的形成;一方面提出月体纳甲说,解释炼丹的火候。就前一点说,他提出“坎离为易”说,以坎离代表药物铅和汞及水火二气,铅为阴,汞为阳,铅汞结合,加温则成为丹药。认为此种化合,体现了阴阳交感的法则,所谓“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就后一点说,依京房的纳甲法,以卦象配十干,说明一月之中月光盈虚的过程,按月光的盈虚,增减炭火,所谓“天符有进退,诎信以应时”。天符,指月光的盈虚即阴阳消长过程;诎信,指增减炭火。易学中的阴阳交感与阴阳推移思维成为炼丹术的指导思想。《参同契》主要是讲炼外丹。到宋代,以《参同契》为讲炼内丹的理论,广为流行。炼内丹,是炼人体内阴阳二气,丹家称为体内水火二气。认为水气基于肾,火气来于心,炼气时,使体内火气下降,水气上升,二气交合,则成为仙胎。如俞琰所说:“内炼之法,以目视鼻,以鼻对脐,降心火入于气海”。又说“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如晦朔之间,日月之合壁”(《易外别传》)。此种内炼术,同样依易学中阴阳二气之交合与协调,即阴阳互补思维解释内炼功夫。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