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票房数据看香港电影业的近况与未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票房数据看香港电影业的近况与未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au.com.hk/web/article/1324698762699046912/web/content_1324698762699046912.html

香港电影市场在经历疫情冲击后逐渐复苏,港产片与合拍片在票房上均取得不俗成绩。然而,随着内地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减弱。本文将从票房数据出发,分析香港电影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香港电影市场近况

自2018年以来,香港电影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2018年,香港电影总票房达到18.9亿港元的高峰,本地电影收益达2.5亿港元,占市场份额约七分之一。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电影业陷入低谷,香港电影票房骤降至5.1亿港元,跌幅达72.9%。

2023年,随着疫情减弱,香港电影市场迎来强势反弹,票房回升至14.1亿港元,升幅超过20%。本地电影在疫情期间表现不俗,连续两年取得逾20%的市场份额,比疫情前有所增长。


资料来源:香港电影业资料汇编(2017-2023年)

2018至2024年间,香港电影业涌现出一批票房表现优异的港产片与合拍片。其中,《毒舌大状》(2023年)、《九龍城寨之圍城》(2024年)和《明日戰記》(2022年)分别以1.15亿港元、1亿978万港元和8,182万港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毒舌大状》成为香港市场首部突破亿元大关的港产片,展现了观众对港式通俗剧的热切需求。

香港电影"内地化"的争论与分析

2004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实施为香港电影打开了通往内地市场的大门。这项协议彻底改变了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定位,使合拍片能以内地电影身份进入市场,不再受限于进口配额。

CEPA的影响立竿见影,2002年至2012年间,内地近七成的合拍片都有香港电影人参与,两地影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从2004年CEPA实施至2023年底的二十年间,香港与内地合拍电影数量共计460部,每年约23部,是2004年以前的每年约10部的两倍多。

在上述提及的三部2018至2024年香港电影市场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中,2022年的《明日战记》和2024年《九龍城寨之圍城》两部合拍片分别在内地市场取得了6.79亿元和6.84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皆为香港本地票房的六倍以上。

2018年是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丰收年,《红海行动》在内地市场获得了36.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为中国内地2018年度电影票房冠军。紧随其后的是《捉妖记2》,取得了22.37亿元人民币的佳绩,连同次年获得17.07亿元人民币票房的《无双》,三部合拍片均进入中国内地年度最高票房排行榜首十五名。


资料来源:香港电影业资料汇编(2018-2023年)、艺恩数据

除合拍片外,自2021年起,陆续有港产片以"引进片"的身份在内地市场取得过亿的票房,如2021年的《G风暴》(内地上映片名《反贪风暴5:最终章》)获得了6.2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2022年的《饭戏攻心》(内地上映片名《还是觉得你最好》)收获1.07亿元人民币,2023年的《毒舌大状》(内地上映片名《毒舌律师》)则在后疫情的内地电影市场获得1.87亿元人民币的佳绩。

内地市场与香港电影的未来

自2000年起,内地市场逐渐成为香港电影的重要腹地。在1990年代末期,香港电影面临东南亚传统市场的流失,促使许多香港电影人北上发展。从2004年开始,合拍片在内地市场取得显著成功,多年占据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列。2004年,内地票房前三位——《功夫》、《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均为合拍片。之后每年有不少合拍片在内地市场取得年度票房排行榜前三名的成绩。

然而,随着内地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政策调整,合拍片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自2019年起,合拍片已难晋身内地市场年度票房前五名。2023年甚至没有一部合拍片能够跻身内地市场年度票房前二十名,即使是在内地票房最高的合拍片《金手指》,市场份额也仅占1.05%。


资料来源:新华网、猫眼研究院《2018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数据洞察》、《中国电影蓝皮书2021》、灯塔研究院《2023年中国电影》

如表四所示,2020年的疫情导致票房收入急剧下降至204亿元人民币,跌幅达68.2%。然而,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激增至83.72%,反映了在国际影片发行受限期间,观众对本土内容的强烈偏好。这一趋势在2021年得到延续,市场恢复至472.48亿元人民币,国产电影保持84.49%的市场份额。在2020年及2021年,内地电影市场分别以31亿美元及73亿美元的票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疫情后的2022至2023年随北美市场的复苏则回落至全球第二。

到2023年,内地电影市场显著反弹,总票房达54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82.7%,创四年新高。国产电影的收入达到460.05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76.5%,维持83.77%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香港电影业资料汇编(2017-2023年)

综合以上观察,可发现2018年至2023年间,内地电影市场涌现出多部票房表现惊人的作品。截至2024年11月,在这过去六年间的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十名中,除排名第七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外,其余九部均为国产电影。

结论

在后疫情的复苏过程中,香港电影市场逐渐回稳。这种复苏不仅体现在票房数字上,也反映在创作内容的多样性上。从警匪动作片到法律剧情片,再到科幻片,香港电影人不断探索不同电影类型,展现了他们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和创作视野的扩展。

然而,整体市道仍差强人意,在2022年至2023年出现的港片"小阳春"后,除《九龍城寨之圍城》,港产片及合拍片加起来均无法达到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对于香港电影人而言,蓬勃发展的内地市场无疑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沃土。但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再现港产电影的优势呢?

正如上文所提及,过去依赖合拍片进军内地市场以吸納更龐大的票房收益的策略,似乎已經不再奏效。以往許多合拍片能在兩地市場同時上映,並且獲得從內地市場賺取比香港市場多出平均六十倍的票房收入。然而自2019年起,合拍片在內地市場的表現呈現顯著下滑趨勢。數據顯示,平均每部合拍片在內地的票房收入從2018年的58億元人民幣,驟降至2023年的15億元人民幣,跌幅高達74%。相較之下,合拍片在香港市場的平均票房雖然較為穩定,但由於製作數量大幅減少(由2018年的25部減至2023年的13部),整體票房仍呈現下滑趨勢。這種在兩地市場表現均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使得投資者的信心有所動搖,無疑成為了製作合拍片的一大阻力。同時隨著內地製片業呈現飽和,越來越多的內地電影公司無需再尋求與香港方面合作,以求達到市場效應,使得投注於香港影業的資金更加短拙。再者,在中國經濟面臨調整的大環境下,投資者傾向採取更為審慎的態度,減少對電影製作這類高投入、高風險項目的資金投放,對香港電影業的發展構成了較大制約。

为进一步推动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推出了《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这项对每个申请案资助高达1,000万港元的计划,旨在鼓励更多香港电影进军内地市场,为香港电影人打入内地市场提供实质性支持,期望香港电影人有更多机会在内地市场上展现才华和取得商业收益,但这个期望是否能成真仍存在许多问号。

事实上,一个蓬勃的电影市场不能仅依赖每年两、三部票房长红的影片来支撑,而是需要有稳定且多样化的产出,平均每年能有十至十二部影片达到千万票房以上的收益,且能进入内地放映,才能够为整个行业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开闢更多元化的创作和投资的空間,為新晉演員、導演和製作人提供更多機會,促進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和更生。長遠而言,這種均衡的市場生態系統才是維持香港電影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最重要的指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