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创伤不是终点,自我成长才是开始!《创伤后的自我成长》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创伤不是终点,自我成长才是开始!《创伤后的自我成长》解读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35bfa1fecb8c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创伤。这些创伤可能源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亲人离世、失恋、失业,或者是长期的心理压力,如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当这些创伤发生时,我们的内心可能会遭受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心理失衡,影响日常生活。然而,正如这本书《创伤后的自我成长》所阐述的,创伤并非只有负面影响,它也可以成为我们成长和转变的契机。

创伤后的内心状态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受到创伤经历影响的人,其内心会因痛苦的体验变得碎片化。他们心中有着彼此矛盾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相互冲突,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安。例如,一个曾经遭受过虐待的人,在面对类似的情境时,可能会同时产生恐惧和愤怒的情绪。他们一方面害怕再次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又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对施暴者产生强烈的愤怒。这种内心的冲突让他们难以做出理性的判断,也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创伤与自我疏离

雅尼娜·菲舍尔在书中指出,创伤者常常伴随着自我疏离和强烈的自我憎恨。自我疏离是指个体与自我之间的分离,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存在感到陌生和不安。而自我憎恨则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痛苦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种自我疏离和憎恨的状态会让他们更加难以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创伤。

创伤后的自我接纳

然而,正如书名所示,《创伤后的自我成长》强调的是在创伤后实现自我成长的可能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的是自我接纳。雅尼娜·菲舍尔认为,创伤者每一个碎片化的“自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些“自我”可能是我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产生的不同反应和应对策略,它们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而存在的。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和接纳这些“自我”,而不是将它们视为敌人或负担。

例如,一个曾经经历过严重自然灾害的人,在灾难发生后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可能会让他在面对类似情境时变得过于谨慎和保守,甚至错失一些重要的机会。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和接纳这种“自我”,就会明白它其实是在保护我们免受再次伤害。我们可以尝试与这种“自我”对话,了解它的需求和担忧,并寻找更好的应对策略。

创伤后的自我整合

除了自我接纳外,创伤后的自我整合也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自我整合是指将我们内心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统一的自我。这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处理那些被压抑或忽视的情绪和记忆,将它们重新纳入我们的意识之中。

雅尼娜·菲舍尔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名为“感觉运动疗法”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引导个体重新体验过去的情绪和记忆,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经历一些痛苦和不适,但这也是他们重新建立与自我联系的过程。通过这种方法,个体可以逐渐找回那些失去的安全、信任与依恋,重新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内心世界。

创伤后的生活重建

最后,创伤后的生活重建是实现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当我们能够接纳和整合自己的内心时,就可以开始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了。这可能包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需求。

例如,一个曾经经历过失业和破产的人,在重新找到工作并稳定下来后,可能会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个领域或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于是决定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这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会收获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创伤后的自我成长》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创伤和成长。它告诉我们,创伤并非只有负面影响,它也可以成为我们成长和转变的契机。只要我们能够接纳和整合自己的内心,就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并走向更加健康和美好的未来。这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它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创伤时,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可以通过自我成长来找到新的希望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