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匮要略》137方——第83方,泽漆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匮要略》137方——第83方,泽漆汤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9/07/5024016_1136076864.shtml

泽漆汤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一张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因水饮内停、气郁化热所致的咳嗽、咳喘等病症。本文将详细介绍泽漆汤的组成、功效,并通过多个临床医案展示其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

第八十三方——泽漆汤

咳嗽上气十: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附:方中泽漆为大戟之苗,用量且大,消痰利水之力较强;《长沙药解》曰:“泽漆,苦寒之性长于泄水,故能治痰饮阻格之咳。紫参能通九窃,利大小便,以助泽漆逐水之功;桂枝,生姜,半夏,白前温阳化饮,降气消痰;人参、甘草健脾以扶正气;少佐黄芩,以清泄水饮久留(听)化之郁热。诸味相伍,以奏逐水通阳,止咳平喘之功。《金匮要略汤证论治》

1. 长期咳嗽——彭履祥医案

曾某,男,50余岁,农民,住遂宁幸福公社9大队,形体尚壮实,3年来长期咳嗽,吐泡沫痰夹少量稠黏痰,时作喘息,甚则不能平卧,咳喘冬夏均有发作,无外感时也可突然发作,面目及四肢凹陷性水肿,饮食尚佳,口渴喜饮(不分冷热),口腻,大便时干时稀,小便短少,曾服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杏苏散、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均无显效,时作时止,舌苔薄白有津,舌根苔微黄,脉不浮而见沉滑,诊为肺胀,水饮内停,气郁化热。投泽漆汤原方,1剂咳吐涎痰明显减少,腹泻2次,再进3剂,诸症痊愈。观察3年未复发。[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2):105]。《金匮要略与中医现代临床》《金匮要略阐述》《金匮要略方义》《金匮要略临证发微》《金匮要略临床研究》《金匮要略临床新解》《金匮要略汤证论治》《金匮要略方药临床应用与研究(张林/肺胀)》《金匮要略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丛书》《金匮要略研究与应用》《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经方直解》

2. 咳喘/肺心病——海崇熙医案

张某某,女,72岁,1987年10月25日诊。患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0年,素日气短,劳则作喘。旬日前,贪食肥厚,复勉强作劳,遂扰动宿疾,咳痰肿满,气急息迫,某医院诊为肺原性心脏病,于西药治疗一周罔效。

刻诊:面晦紫虚肿,咳逆气促,鼻张抬肩,膈膨胀,不能平卧,痰涎壅盛,'咯吐不爽,心慌不宁,颈静脉怒张,肝肋沿下3cm伴明显压痛,剑突下上腹部动悸可见,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数日未行。唇青紫,口干不欲饮,舌质紫黯,苔白厚,脉沉有结象。

辨属痰饮潴留,胸阳阻遏,气滞血瘀,肺病累心。治宜开结降逆,决壅逐水。拟泽漆汤原方:泽漆30g,紫菀、白前、生姜各15g,半夏、党参、桂枝、黄芩、炙甘草各10g。5剂,煎服。

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泻下粘浊物甚多,脉转缓,续予原方5剂。三诊:咳平喘宁,肿消痰却,肝大缩回,小便通利,纳谷馨,改拟金水六君煎调理,连进月余,病情稳定。经询访,年内未再反复。(国医论坛1991;<3>:14)

按语:本例虽年高气衰,然由内伤饮食,引动伏邪,浊饮迫肺,酿成邪实标急之候,故以泽漆汤首应其急。本方虽为逐水之剂,但实具敦土生金之妙。邪却后,以金水六君煎善后,俾土生金,金生水,肺脾肾三脏根本得固,故获长治久安之效。《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金匮要略临证发微》《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与临床应用》《金匮要略与临床案例》《金匮杂病论治全书》《常用金匮方临床应用》《经方验案评析》

3. 哮喘——海崇熙医案

陈某某,女,22岁,工人,1984年1月16日诊。有支气管哮喘史12年,常反复发作,冬令尤频。一周前,婆媳口角,火气浮动,宿痰暴涌,服解痉剂及激素类西药,症未缓解,故迎余往诊。履未及室,痰呜呼吼声先入耳,俟入内诊察,见唇面青灰,额汗若洗,抬肩滚肚,胸廓膨隆,喘促气急,睛突口张,时而吹呼,时而咳唾,痛苦万状,舌质紫,苔滑白,脉中取滑而重按促。

辨证为胸有壅塞之气,膈有潜蓄之痰,气痰相搏,聚结息道,酿成“痰栓”。此哮喘危急之候,不速治将成痰厥窒息。治当涤痰降逆,宣肺缓急。方拟泽漆汤倍半夏:泽漆30g,姜半夏20g,紫菀、白前、生姜各15g,桂枝、黄芩、党参、炙甘草各10g。3剂,水煎服。

二诊:痰势衰退,喘促缓和,胸膈稍宽,夜能俯寐,效不更方,续进3剂。

三诊:痰喘诸症已缓,寝食如常,拟苏子降气汤加生晒参,嘱每周服5剂,连服10周。后随访1年,未再反复。(国医论坛1991;(3))

按语:痰为百病之源,肺系疾患多与痰密切相关。本例痰浊内伏,留于肺俞,结为“宿根”,七情六淫,一有触犯,旋即发作。泽漆汤倍半夏,开结逐饮,温肺化痰,以磅礴之势直捣巢臼,故缓急之效立著。后以苏子降气汤加人参,燮理三焦气机,息道调顺,津液流通,气反其宅,脾肺肾三脏各司其要,故愈后不复发作。

补注:《脉经·卷二》:“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

《千金要方·咳嗽门》:“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方”。“夫上气,其脉沉者,泽 漆汤主之”。以上所载为旧文,可补《金匮》之不足。《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金匮要略临证发微》《金匮要略与临床案例》《金匮证治精要》

5. 咳喘浮肿——吴禹鼎医案

患者女某,年近40,工人。咳喘胸满近1年,吐痰色黄稠黏,其量较多,甚则气不能平睡,头汗出,四肢轻度浮肿,晨起以头面肿胀为最,大便时干时溏,小便色黄量少,六脉沉滑,舌苔白根黄腻。脉症合参,此为肺胀。原因水饮内停,上迫于肺,因之胸满咳喘,气不能平睡,久则气郁化热,所以吐痰色黄黏,不易咳出。复因水饮外溢于肌表,则头面四肢浮肿,呈凹陷性水肿。饮热下趋于肠,故大便时干时溏,小便色黄量少,为水停夹热之征。其水之所以停积者,关键在于脾虚不运,肾失蒸化之故。治法宜逐水通阳,止咳平喘。泽漆汤主之。泽漆60g,生半夏10g,紫菀10g,生姜10g,白前10g,甘草6g,黄芩9g,党参10g,桂枝10g。服2剂,诸症俱减,复与3剂而平复,两年不曾复发。(吴禹鼎,经方临证录,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金匮证治精要》

7. 肺气肿——刘景琪医案

杜×x,男,55岁,干部,1982年8月8日初诊。咳喘已两月余。患“慢性支气管炎”已八年。起初只在秋冬发病,来年天暖则愈,近两年经常发作,若患感冒;必咳喘,用西药只能缓解不能根除。服中药亦见效不大。此次发作病情较重,十余日后曾经服用过麻杏石甘加味未效。乃入×院治疗,住院四十余日得缓解,后来我院就诊。仍喘满,咳嗽,气短,夜不能平卧,全身无力,活动后喘剧,唇色。两肺有干湿性鸣音,X线透视诊断:肺气肿。舌绛苔白,脉沉紧。中医印象:喘证。辨证:邪居肺家荣分,肺失宣降,痰饮内停。治则:降逆止喘,温化痰饮。处方;桂枝9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生姜15克甘草9克白前15克紫菀15克泽漆9克,服四十二剂,诸症消失,天气变冷,亦未曾感冒,纳增,体力增加。疗后追二年,无复发。《经方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