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院士:因帅过吴彦祖走红,他却说,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长相
王德民院士:因帅过吴彦祖走红,他却说,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长相
2016年,一位79岁老人因一张1955年上学时的证件照在网上走红。照片中的他帅气逼人,被网友形容为"颜值秒杀一切电影明星"。然而,这位老人的真实身份更为令人敬佩——他就是科学界颜值天花板、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爱国科学家王德民院士。
独立倔强的童年
1937年,王德民出生在河北唐山。他的父亲王世贵是位医生,在美国留学期间邂逅了美丽的瑞士姑娘多萝西。两人结婚后,多萝西跟着丈夫回到中国,改名"文安清"。在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王德民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立和倔强个性。母亲在给他写的成长记录里说:"9个月时,他不同意某件事或不要某件东西时,就会把头转过去,或者用手推开。1岁多时,他已经非常独立,只要有了自己的决定,大人们用糖引诱他,他也绝对不会改变主意。"
尽管王德民家庭优渥、颜值爆表,但他却是个妥妥的美强惨。小时候,由于混血儿的长相,他屡遭同伴排挤和讥讽。小伙伴们背地里骂他:"二毛子!"长大后,王德民高考成绩接近于满分——数学100分、物理98分、化学96分,却被清华北大拒之门外。那个年代,父亲的留美经历、父母的跨国婚姻,深深影响了他的学途。最终,只有排在第五志愿的北京石油学院肯录取他。
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王德民进入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很快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一入学,就当了班长;紧接着,成了校运动队的主力队员;他的功课门门优秀,以全5分的成绩荣膺全校3名模范学生之一。长得帅、品学兼优的王德民,自然成了很多女生倾慕的对象。可他头脑清醒,对未来伴侣提出2个条件:一、不能打扰我看书;二、没时间约会。这两个条件,让许多倾心于他的女孩望而却步。"这跟一块木头有什么区别,一点情调都没有!"在最好的年华里,王德民没有谈恋爱,而是将精力专注于学业。
学习的过程中,他意识到搞好石油,一定可以报效祖国——石油是工业血液,大到保家卫国的坦克、战机,小到聚酯纤维编制而成的日常衣物,都少不了它。1960年,王德民毕业前夕,国家传来重大喜讯:东北大庆发现了特级大油田!此时,学校强烈希望他留校任教。但是,王德民头也不回地坐上火车,去了大庆油田:"搞石油不去油田,何谈报效祖国!"
艰苦环境中的科研突破
王德民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大庆油田,工友们瞅着他乐了:"这小伙子看着像个贵公子,可不是干我们这行的料,肯定吃不了苦!"王德民只是淡然一笑,没有辩解。他深知,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证明自己。
接下来,王德民每天在艰苦的环境中与工友们一同劳作。无论是到最底层最累的基层试井,还是和工人抬着100多公斤重绞车上井,他从不言苦。渐渐地,工友们对他刮目相看:"这小伙子真是不简单!"白天干体力活,丝毫不影响王德民晚上搞科研。他自学俄语、研究苏联相对前沿的资料,每天挑灯夜战到深夜。时间对他来说是宝贵的,他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
1961年的除夕夜,职工食堂给每人发了半斤白面、一碗饺子馅,让大家改善生活。其他人欢天喜地、如获至宝,王德民却皱起了眉头:"这样一个个地包,太费时间了。"于是,他索性擀了两张大饼,包了两个特大号饺子:"反正吃到肚子里,营养价值是一样的。"结果,煮了半个小时,还半生不熟。
王德民废寝忘食,一连奋战100多天。终于,他独立推导出我国第一套地层测压计算公式——"松辽法"。"松辽法",比当时国际通用的"赫诺法"精确两倍,大幅度提高了测试精度。这项成果在大庆油田以及中国其他油田继续推广应用,至今已累计使用一百万井次以上。鉴于王德民突出的科研成果,他被破格提升为工程师。这年,他才24岁,刚刚大学毕业6个月。
婚姻与事业的完美结合
上天总会青睐那些心中有光、全力奔跑的人。在一次职工舞会上,一个名叫王日英的女孩主动邀请王德民跳舞。原来,她听说了王德民的事迹,对他敬佩不已。一曲舞毕,两人的缘分就此展开。王日英在采油指挥部,负责统计、整理油田的压力资料。她经常找王德民探讨工作,两人逐渐熟络。虽然有人告诉她,王德民有两个近乎苛刻的恋爱条件,但王日英并未退缩。"这样的男人,心在事业上,不会出轨。"一年后,这个性格活泼、笑容爽朗的女孩,终于融化了冰山男神王德民,两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王德民果然如他所说,"不能打扰他看书""不约会"。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每天早出晚归,一回家就钻进书房,看书到深夜。他专门算过:"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7天,就是每天8小时、每周5天的2.1倍,相当于把为国家工作30年延长到60多年。"王日英深知丈夫在工作中的付出和辛苦,她默默地打理家庭,包揽下所有家务。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正是王日英的理解与支持,让王德民没有后顾之忧。他从青涩少年到耄耋之年,将自己的青春、才华和智慧都贡献给了石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