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爱咬指甲?背后可能暗藏这些心理问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爱咬指甲?背后可能暗藏这些心理问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ap.wendu.cn/article/id/581141

近日,身边总有宝妈吐槽,自家的孩子有个坏习惯——爱咬指甲,为制止该行为,也想了很多的解决办法,但效果微乎其微。显然,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我们时常目睹一些孩子的指甲因过度啃咬而变得参差不齐,甚至在课余闲暇或情绪紧张时,孩子们下意识地将手指伸入口中,仿佛这是一种难以摆脱的习惯性动作。这些现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的情况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主管护师陈曼通过长时间跟患者的沟通了解,总结了以下几点:

孩子常咬指甲,可能是这些情况

  1. 焦虑和紧张:孩子在面临压力感觉到焦虑、紧张时,难以完全理解焦虑体验,叙述困难,可能会用咬指甲的方式来释放焦虑、紧张情绪。咬指甲成为一种非言语的情绪释放方式,特别是在学校课业压力、社交困扰或家庭环境不稳定等情况下尤为明显。

  2. 沉默的呼吁:有些孩子觉得家长对他关爱不够,缺乏关注和忽视,或采用了错误的教导方式,导致孩子的心理未能获得满足而采取咬指甲的行为,以引起家长的注意。

  3. 兴奋状态:有些孩子可能会在兴奋的情况下咬指甲,这可能是一种消耗过剩能量的方式。

  4. 自卑感: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卑或缺乏安全感而咬指甲,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的反应。

  5. 学习和模仿:如果孩子看到家人或同龄人经常咬指甲,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6. 习惯养成:长期重复的咬指甲行为可能演变为一种习惯性动作,无需特定诱因,孩子在特定情境下(如看电视、思考问题)会自动重复这一行为,即使他们意识到这是不适宜的,也可能难以自主控制。

  7. 安全感缺失: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争吵频繁或过度期望可能导致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咬指甲可能成为他们在心理上寻求安慰、填补内心空缺的方式。

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尝试这么做

咬指甲的坏习惯,不仅容易导致病从口入、指甲畸形、口腔感染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外表形象和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长时间咬指甲,甚至可能引发社交困难、自卑情绪等心理问题,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果孩子有长期咬指甲的行为,一旦发现,应及时帮助他们纠正。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咬指甲的习惯,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识别触发因素:与孩子一起探讨咬指甲的行为何时最常发生,是否与特定的情境(如学习压力、无聊、紧张、孤独等)有关,了解这些触发因素有助于家长和孩子共同制订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2. 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教给孩子有效的压力缓解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正念冥想等,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有其他健康的应对方式替代咬指甲。同时,鼓励孩子表达情绪,通过谈话、绘画、写作等方式将内心感受外化,而非内化为咬指甲的行为。

  3. 建立正面的行为替代:当孩子出现紧张、焦虑,有咬指甲冲动时,提供一些替代行为,如握紧拳头、捏握减压球、玩手指陀螺、涂指甲油(对于年龄适当的孩子)等;鼓励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运动、绘画、听歌等,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和焦虑。

  4. 给予孩子支持与鼓励:面对孩子的习惯问题,家长需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你注意到孩子咬指甲时,温柔地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用正面的行为替代。

  5. 保持指甲整洁: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指甲边缘光滑,减少因指甲参差不齐引发的瘙痒或不适感,从而降低咬指甲的可能性。使用滋润护手霜,使指甲区域感觉柔软舒适,也可能有助于减少咬指甲的欲望。

  6. 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尝试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或者孩子咬指甲行为伴随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专业人员能提供更深入的心理评估和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孩子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我们呵护。家长是孩子最亲近和重要的依靠,我们相信在你的关心和引导下,孩子一定能战胜咬指甲的习惯,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童年。

本文专家:陈曼,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主管护师,浙江省精神心理专科护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