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星滚柱丝杠行业:人形机器人将打开市场空间 目前亟需实现核心技术创新
我国行星滚柱丝杠行业:人形机器人将打开市场空间 目前亟需实现核心技术创新
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人形机器人的重要精密传动零部件,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逐步放量,其市场空间也将随之打开。然而,当前我国行星滚柱丝杠行业整体国产化率较低,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本文将从行业定义、分类、产业链、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及国产化率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行星滚柱丝杠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一、行业相关定义、分类及产业链图解
行星滚柱丝杠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传动装置,其传动单元由丝杠及螺母之间的滚柱组成。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丝杠、滚柱、螺母、内齿圈、保持架和弹性挡圈。这种设计融合了行星减速器和丝杠的原理,通过线/面接触的形式,显著提升了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设计、加工和设备采购的高难度。
行星滚柱丝杠主要分为五种类型:标准式、反向式、循环式、轴承环式和差动式。其中,标准式行星滚柱丝杠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恶劣环境、高负载和高速等场合,主要应用于精密机床、机器人、军工装备等领域。
产业链方面,行星滚柱丝杠上游涉及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中游是行星滚柱丝杠制造,下游则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天然气、医疗器械、光学仪器、机器人、自动化和机床设备等多个行业。
二、政策助力行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行星滚柱丝杠行业的发展。例如,2023年工信部颁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确保核心部组件的安全有效供给。这一政策为包括行星滚柱丝杠在内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市场规模现状
尽管自2014年以来我国行星滚柱丝杠行业快速发展,但受限于制造工艺难度和生产设备的限制,目前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在整个丝杠市场中仅占据4%的份额。同时,国内企业在导程精度、最大动载荷、最大静载荷等关键性能指标上与国外领先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四、人形机器人将打开市场空间
行星滚柱丝杠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精密传动零部件。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单台机器人就使用了14个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根据预测,随着人形机器人产量的增加,全球行星滚柱丝杠市场规模有望从5万台/年的16.25亿元增长至500万台/年的667.80亿元。
五、国产化率现状与未来展望
当前我国行星滚柱丝杠行业整体国产化率较低,2022年仅为19%。市场主要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如Rollvis和GSA分别占据26%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国内厂商如南京工艺和济宁博特的市场份额仅为8%。但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布局行星滚柱丝杠产品,未来有望通过提升产品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