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十位国民党将领:从北伐到远征的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十位国民党将领:从北伐到远征的英勇事迹
在抗日战争中,许多国民党将领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介绍10位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国民党将领,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宋希濂、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周振强和卢浚泉。
杜聿明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军衔,黄埔一期。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1924年—1933年曾经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
- 1937年5月,杜聿明受命组建陆军装甲兵团并担任团长,并在这之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
- 1938年,装甲兵团先后扩编为200装甲师、新编第十一军、陆军第五军,杜聿明也先后升任第200师中将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第五军军长。
- 1939年12月,杜聿明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击溃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取得昆仑关大捷,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 1942年3月,杜聿明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滇缅对日作战,参与指挥同古保卫战等等。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原名王哲让,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军衔,黄埔三期。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耀武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河南兰封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屡次重创日军。
- 1941年春天,王耀武率部取得上高大捷,一战成名。此后,王耀武又率部参加了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屡立战功。
- 1945年4月,王耀武指挥湘西雪峰山会战,歼敌2.8万余人,取得大捷。
黄维
黄维(1904年2月13日-1989年3月20日),号悟我,江西贵溪人。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军衔,黄埔一期。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战役中表现十分英勇。
-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又被称之为“武汉保卫战”。
- 1943年,参加了缅甸反攻战役等等。
宋希濂
宋希濂(1907年—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汉族,湖南湘乡人。他是国民党著名将领,原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被称为“抗日名将”。陆军中将军衔,黄埔一期。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1924年3月,宋希濂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接连参与了东征、北伐、“一·二八”淞沪抗战等战争。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宋希濂先后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因表现突出,因功获授华胄荣誉奖章和奖状。
- 1941年11月,宋希濂调升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期间参与了滇西抗战,获得国民政府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与美国政府的自由勋章。抗战胜利后,宋希濂担任新疆警备总司令,协同张治中治理新疆并驱逐蒙古军队的入侵。
陈长捷
陈长捷(1897年6月2日-1968年4月7日),字介山,又称介三,福建闽侯螺州(今属福州)人,是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曾被人称为“抗日常胜将军”。陆军中将军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毕业。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1911年—1930年参加学生军及其中原大战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长捷先后担任第六十一军军长、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并参与了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等战斗,作战勇敢,歼敌众多。
杨伯涛
杨伯涛,(1909年4月19日-2000年2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芷江县垅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侗族人。陆军少将军衔,1930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1938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十四期。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1924年—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
- 1945年湘西“雪峰山战役”中出奇制胜,打败横行一时的日寇,成为抗日名将。
郑庭笈
郑庭笈(1905年—1996年),字竹斋,号重生,汉族,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文教镇美竹村,陆军中将军衔,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他参加过忻口会战、昆仑关战役,1942年3月任第5军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参加远征军赴印缅抗战。
邱行湘
邱行湘(1907年—1996年),国民党军少将,字辽峰,江苏溧阳南渡镇邱家桥人。他是黄埔系和土木系骨干将领,出生于大农户家庭,18岁考入黄埔五期步兵科,35岁成为将军。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和保卫南京的外围战、鄂西会战、湘西会战等。
周振强
周振强(1904-1988),浙江省诸暨安华周村人,国民革命军浙西师管区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黄埔一期。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在抗日战争中,周振强曾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
卢浚泉
卢浚泉(1899—1979),云南省昭通县人,彝族,陆军中将军衔,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和黄埔军校轮训班。
主要贡献及其功绩:
- 抗战爆发后,在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中卓有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