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科大 90后创业者引爆全球科技圈
Manus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科大 90后创业者引爆全球科技圈
2025年3月6日,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在全球科技圈引起轰动。其核心亮点不仅在于能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技术突破,还因为创始人肖弘——一位中国90后连续创业者的传奇经历而备受关注。
1992年出生的肖弘于2011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便展现出技术与商业的双重敏锐度。他主导开发了志愿填报助手、校园二手平台“圈子集市”等工具,并与同学合作推出“华科版微信校内漂流瓶”和“微信上墙”功能,这些项目迅速在校内外流行起来,成为早期校园社交创新的代表。时任启明学院副院长刘玉评价他“有独立见解,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2015年毕业后,肖弘创立夜莺科技,推出微信生态工具“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帮助企业高效管理公众号和社群运营。这些产品累计服务超过200万B端用户,触达数亿C端消费者,并获得腾讯、真格基金等机构数亿元投资。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企业服务市场的深刻认知,验证了“工具产品化”的商业模式。
2022年,肖弘抓住AI技术变革的机遇,创立“蝴蝶效应”公司,推出AI浏览器插件Monica。该产品集成主流大模型(如Claude 3.5、DeepSeek),提供聊天、翻译、文案生成等功能,海外用户量在2024年突破1000万。Monica的成功为Manus奠定了基础,后者被定义为“通用型AI Agent”,强调从对话到执行的闭环能力。
Manus标志着肖弘团队的技术升级。它能在云端自主完成简历筛选、股票分析、房产调研等复杂任务,并在GAIA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同类产品。内测阶段一码难求的现象和官网因流量崩溃的情况,显示了市场对其“数字打工人”定位的狂热期待。
肖弘并非孤军奋战。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同为90后)曾开发猛犸浏览器并登上《福布斯》封面,他的技术背景为团队注入硬核基因。尽管Manus依赖外部大模型引发护城河争议,但肖弘表示这只是Agent进化的起点,并计划开源部分技术推动生态共建。
从校园产品到AI Agent,肖弘的创业轨迹始终紧扣技术前沿与用户痛点。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体奋斗的缩影,也反映了中国90后一代在全球化科技竞争中的锐气,用代码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协作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