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阴铿,与何逊并称为“阴何”
南北朝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阴铿,与何逊并称为“阴何”
阴铿是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与何逊并称为“阴何”。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个人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原籍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其高祖因战功迁居南平(今湖北荆州地区),父亲阴子春在梁朝担任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阴铿自幼聪慧好学,五岁时就能背诵千言诗赋。成年后,他广泛涉猎史传,尤其擅长创作五言诗,因此在当时颇受重视。
阴铿早年在梁朝担任湘东王萧绎的法曹参军。有一次,在寒冷的冬日与宾友宴饮时,他见行觞者辛苦,便将酒食转赠给他们,此举虽遭座中嘲笑,但后来在侯景之乱中,正是当年的行觞者出手相救,使他得以脱险。
入陈后,阴铿担任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陈文帝曾宴请群臣赋诗,经徐陵推荐,阴铿当场奉诏赋诗,其才思敏捷令文帝大为赞赏。此后,他历任招远将军、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等职,最终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
阴铿的诗歌创作以写景见长,尤其擅长描绘江上景色,展现了江陵洞庭、武昌一带的长江风物。他的诗作注重字句的锤炼,如“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晚出新亭》)、“山云遥似带,庭叶近成舟”(《闲居对雨》)、“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五洲夜发》)等,都是在修辞和声律上颇见匠心的佳句。
在雕琢字句的同时,阴铿也注重谋篇布局,追求诗歌的整体完整性。如《晚泊五洲》一诗:“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戍楼因□险,村路入江穷。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接近成熟的五言律诗形式。此外,《晚出新亭》《游巴陵空寺》《秋闺怨》《经丰城剑池》等作品,均可视为唐代律诗的先驱。
阴铿的艺术风格与何逊相似,后人将他们并称为“阴何”。杜甫曾称赞他们“颇学阴何苦用心”,又说“李侯(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足见他们对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阴铿原有文集3卷,今存《阴常侍集》1卷,有《六朝诗集》本,又名《阴常侍诗集》,1卷。另有《二酉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