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读老杜诗集》赏析:对杜甫诗歌的致敬与同情
王令《读老杜诗集》赏析:对杜甫诗歌的致敬与同情
读老杜诗集
王令〔宋代〕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译文
杜甫的诗作气势磅礴,精妙处后世无与伦比;他年轻的时候却是平庸度过,不被人赏识。
他的诗作取得巨大成功,是他发奋努力的结果,并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应该穷苦一生。
杜甫的一生中,有描写刻画人间事物与自然景象的诗篇三千首,诗篇灿烂辉煌光照天地已有四百年。
杜甫虽然身后有名,但终究是寂寞的,只留下一座孤坟在江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令对于唐朝诗圣杜甫顶礼膜拜,非常尊敬。这首诗,是诗人阅读杜甫诗集后的感慨。
赏析
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全诗寄慨深沉,以赞颂为主,而以叹惋悲愤的心情出之。几千年来,有许多伟大的作家,多不能得志于当世,杜甫是其中之一。王令借此诗代鸣不平,所以有一种傲兀之气,跃然纸上。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起句突兀,以强烈的对比,写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与他生前的遭遇。杜甫的诗作气魄宏大,艺术成就无人能及,但他在世时却默默无闻,不被重视。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这两句是对“诗能穷人”这一观点的反驳。王令认为,杜甫的成就并非源于贫困,而是源于他的发愤图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这两句高度评价了杜甫的创作成就。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作品如日月般照亮了天地,影响深远。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结尾两句,王令以悲凉的笔调,写出了杜甫身后的寂寞。虽然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但终究是孤独的,只留下一座孤坟在江边。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诗歌的评价和对其生平的感慨,展现了王令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文人命运的深深同情。
简析
《读老杜诗集》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杜甫文章的锦绣与命途的多舛;颔联对“诗能穷人”的观点表示不以为然;颈联称颂杜甫用毕生心血凝聚成众多的辉煌诗篇;尾联感叹杜甫虽享有“千秋万岁名”,毕竟是“寂寞身后事”。全诗内容丰富、胸襟阔大、情感深沉,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其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