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
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4年8月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根据最新统计,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这一数字较以往有所提高,反映出我国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这些数据的下降标志着我国在妇幼保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报》显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稳步增长。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070785个,床位数增加到1017.4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7.23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至1248.8万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72.3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注册护士4.00人。
医疗服务提供量和效率同步提升。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95.5亿,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8次。医院总诊疗人次42.6亿,入院人次24500.1万。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79.4%,公立医院为86.0%,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8日。
在医疗费用方面,2023年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为10315.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下降5.0%,次均门诊费用为361.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5%。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核算为90575.8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6425.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7.2%。
中医药服务方面,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2531个,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104.5万人,总诊疗人次15.4亿。在公共卫生工作方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0.8万人,加强了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血吸虫病、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防治工作等取得积极进展。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发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医疗资源的增加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将继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