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9762118.html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导言本课件主要介绍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针灸师更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内容涵盖病症定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选穴、操作步骤、疗效观察等。
漏肩风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
漏肩风,也称为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它会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僵硬。
症状
漏肩风的典型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肩部僵硬和夜间疼痛。
臂丛神经痛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
臂丛神经痛是指臂丛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而引起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肩部、上臂、前臂和手部疼痛,并伴有麻木、感觉异常,以及肌肉无力等。
类型
臂丛神经痛的类型包括机械性损伤、炎症性损伤、肿瘤压迫等。
漏肩风的病因
- 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邪入侵肩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肩部疼痛、麻木。
- 气血亏虚:气血亏虚,筋骨失养,肩部无力,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漏肩风。
- 外伤劳损:肩部外伤或长期过度劳损,导致筋骨损伤,气血瘀滞,从而引发漏肩风。
臂丛神经痛的病因
- 外伤:手臂外伤、骨折、脱位、手术等,可能会造成臂丛神经的损伤或压迫。
- 过度使用:长时间过度使用手臂或重复性动作,会导致肌肉疲劳,压迫臂丛神经。
- 肿瘤:颈椎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可能会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
漏肩风的病机
- 气血瘀滞:肩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脉痹阻,出现肩臂疼痛。
- 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受风寒湿邪侵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 筋脉失养:肩部筋脉失养,气血不足,无法濡养筋脉,导致肩部疼痛,活动不便。
臂丛神经痛的中医病机
- 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滞气血,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疼痛。
-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导致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
- 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可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
漏肩风的辨证分型
- 风寒湿痹型:肩部冷痛,遇寒加重,喜热敷,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
- 气血瘀滞型:肩部疼痛固定,刺痛或胀痛,活动受限,伴有局部肿胀。
- 肝肾不足型:肩部酸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睡眠质量差。
臂丛神经痛的辨证分型
- 风寒型:怕冷,肢体麻木,疼痛拒按,舌苔白,脉弦紧
- 风热型:发热,疼痛剧烈,灼热感,舌苔黄腻,脉数
- 风湿型:疼痛沉重,肢体酸困,活动受限,舌苔白腻,脉濡缓
针灸穴位的选取
- 肩部:肩井、肩外俞、天宗
- 臂部:曲池、手三里
- 背部:风门、风池
- 腰部:腰脊两俞、肾俞
腰脊两俞
- 腰俞:肾之背俞
- 脊俞:督脉背俞
腰俞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肾经的背俞穴,具有补肾壮腰、益气固表的作用。脊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督脉的背俞穴,具有温补肾阳、强壮腰脊的作用。
腋中俞
- 位置:腋中俞位于肩胛骨下角,当第7肋间隙,距脊柱旁开2寸。
- 操作: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肩部放射。
- 功效: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缓解肩臂疼痛。
肩井
- 穴位位置:肩井穴位于肩部,当肩峰端与大椎穴连线的中点处,旁开1.5寸。
- 主治作用:肩井穴具有舒筋活络、止痛消肿、清热解表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肩关节疼痛、颈椎病、落枕、头痛、感冒等疾病。
- 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拇指或食指固定肩峰端,以另一手拇指点压肩井穴,并沿肩峰端与大椎穴连线方向作直线运动,即可触到肩井穴。
- 操作要点:针刺肩井穴时,应注意避开肩锁关节和锁骨,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曲池
- 位置: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与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处。
- 作用: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泻火、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 操作:一般采用直刺法,进针深度约1.5-2寸,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
手三里
- 缓解疼痛:手三里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肩臂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疏通经络:刺激手三里穴位可以疏通手阳明大肠经,促进气血流通。
- 调和气血:手三里穴位与上肢的经络密切相关,可调和气血,改善上肢功能。
肩外俞
- 肩外俞:肩外俞穴位于肩部,肩胛骨外缘,当肩峰下缘,与肩胛骨外缘的交点处。
- 主治: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麻木,肩周炎,落枕,颈椎病,以及肩部运动障碍等。
-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放射至肩臂部。
天宗
- 缓解肩背疼痛:舒缓肩部肌肉紧张
-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肩部血液流通
- 消除炎症反应:减轻肩部炎症症状
风池
- 位置:位于颈后部,枕骨下缘,两条斜方肌的外缘凹陷处。
- 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止痛,明目止眩。
- 操作:针刺风池穴,斜刺0.5-1寸,得气后可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风府
- 位置:风府位于后脑勺正中,枕骨下缘的凹陷处,与风池穴相对,可调理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状。
- 针刺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针垂直刺入穴位,深度约0.5寸,留针15-20分钟。
风门
- 位置:风门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 功效:风门穴具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肩背部疼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 操作:针刺风门穴时,应采用平刺法,进针深度约0.5-1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肾俞
- 补肾益气
- 强壮腰膝
- 温阳散寒
针刺的具体操作
- 消毒:严格消毒针具、皮肤,避免感染。
- 进针手法:轻稳、准确,避免损伤。
- 留针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15-30分钟。
- 出针:快速拔出,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常见病证的针刺穴位
- 漏肩风: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肩外俞、天宗、风池、风府、风门、肾俞
- 臂丛神经痛: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肩外俞、天宗、风池、风府、风门、肾俞
漏肩风的针灸治疗
- 选穴:选择穴位: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手三里、风池、风府、风门、肾俞。
- 针刺:针刺手法:平刺、提插泻法。
- 艾灸:艾灸方法:艾条灸、艾灸盒。
臂丛神经痛的针灸治疗
- 针灸穴位选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痛主要选取肩部、颈部、背部、手臂等部位的穴位。
- 针刺手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等。
- 治疗次数:一般情况下,每周治疗2-3次,疗程1-2周,具体情况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
临床疗效观察
- 80%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加。
- 15%好转:症状有所缓解,疼痛程度降低,但活动范围
热门推荐
动车组行李新规:安全出行必备攻略
潍烟高铁行李携带全攻略:轻松打包无忧出行
动车组行李架使用指南:尺寸、承重与安全要点全解析
周末DIY韭菜大包子,全家欢乐时光
家常韭菜大包子制作攻略:从面团发酵到包制蒸煮全解析
韭菜包子的营养真相:一个包子竟然这么有营养!
冬季养生必备:健康韭菜大包子
上海居家防疫,教你包出美味韭菜馅饺子
全家一起包韭菜馅饺子,健康又快乐!
XX明星呼吁:如何教育孩子防火安全
中德启锐:家庭防火安全教育指南
《小小消防员》教你防火安全
双十一剁手党必备:创意微信昵称
双十一剁手党,你的微信昵称暴露了什么?
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管理,你真的懂吗?
解密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与挑战
泰达币(USDT):虚拟货币交易的基石与挑战
在家自制杭州酱鸭,秒变大厨!
30年老师傅揭秘:农村大包子的终极秘诀
山东大包子制作攻略:从馅料到蒸制的全流程详解
中国面点大赛金奖标准教你做大包子
健康无添加的大包子,这样吃才放心!
东北冷面的地道食材选择与处理技巧
东北大冷面:健康饮食新宠?
自制东北大冷面:口感超越外卖的秘密武器
一周内抢救三名运动后心梗患者,医生提醒:运动需适量,注意季节交替健康防护
第九个中国航天日来了!一文看懂2024年中国航天“高光时刻”
毛至文教你优化厨房布局,提升炒饭体验
用最新鲜的食材做出顶级炒饭
健康炒饭新花样,营养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