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9762118.html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导言本课件主要介绍针灸治疗漏肩风、臂丛神经痛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针灸师更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内容涵盖病症定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选穴、操作步骤、疗效观察等。

漏肩风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
漏肩风,也称为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它会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僵硬。

症状
漏肩风的典型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肩部僵硬和夜间疼痛。

臂丛神经痛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
臂丛神经痛是指臂丛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而引起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肩部、上臂、前臂和手部疼痛,并伴有麻木、感觉异常,以及肌肉无力等。

类型
臂丛神经痛的类型包括机械性损伤、炎症性损伤、肿瘤压迫等。

漏肩风的病因

  • 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邪入侵肩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肩部疼痛、麻木。
  • 气血亏虚:气血亏虚,筋骨失养,肩部无力,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漏肩风。
  • 外伤劳损:肩部外伤或长期过度劳损,导致筋骨损伤,气血瘀滞,从而引发漏肩风。

臂丛神经痛的病因

  • 外伤:手臂外伤、骨折、脱位、手术等,可能会造成臂丛神经的损伤或压迫。
  • 过度使用:长时间过度使用手臂或重复性动作,会导致肌肉疲劳,压迫臂丛神经。
  • 肿瘤:颈椎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可能会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

漏肩风的病机

  • 气血瘀滞:肩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脉痹阻,出现肩臂疼痛。
  • 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受风寒湿邪侵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 筋脉失养:肩部筋脉失养,气血不足,无法濡养筋脉,导致肩部疼痛,活动不便。

臂丛神经痛的中医病机

  1. 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滞气血,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疼痛。
  2.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导致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
  3. 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可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

漏肩风的辨证分型

  • 风寒湿痹型:肩部冷痛,遇寒加重,喜热敷,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
  • 气血瘀滞型:肩部疼痛固定,刺痛或胀痛,活动受限,伴有局部肿胀。
  • 肝肾不足型:肩部酸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睡眠质量差。

臂丛神经痛的辨证分型

  • 风寒型:怕冷,肢体麻木,疼痛拒按,舌苔白,脉弦紧
  • 风热型:发热,疼痛剧烈,灼热感,舌苔黄腻,脉数
  • 风湿型:疼痛沉重,肢体酸困,活动受限,舌苔白腻,脉濡缓

针灸穴位的选取

  1. 肩部:肩井、肩外俞、天宗
  2. 臂部:曲池、手三里
  3. 背部:风门、风池
  4. 腰部:腰脊两俞、肾俞

腰脊两俞

  • 腰俞:肾之背俞
  • 脊俞:督脉背俞

腰俞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肾经的背俞穴,具有补肾壮腰、益气固表的作用。脊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督脉的背俞穴,具有温补肾阳、强壮腰脊的作用。

腋中俞

  • 位置:腋中俞位于肩胛骨下角,当第7肋间隙,距脊柱旁开2寸。
  • 操作: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肩部放射。
  • 功效: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缓解肩臂疼痛。

肩井

  • 穴位位置:肩井穴位于肩部,当肩峰端与大椎穴连线的中点处,旁开1.5寸。
  • 主治作用:肩井穴具有舒筋活络、止痛消肿、清热解表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肩关节疼痛、颈椎病、落枕、头痛、感冒等疾病。
  • 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拇指或食指固定肩峰端,以另一手拇指点压肩井穴,并沿肩峰端与大椎穴连线方向作直线运动,即可触到肩井穴。
  • 操作要点:针刺肩井穴时,应注意避开肩锁关节和锁骨,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曲池

  • 位置: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与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处。
  • 作用: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泻火、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 操作:一般采用直刺法,进针深度约1.5-2寸,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

手三里

  • 缓解疼痛:手三里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肩臂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疏通经络:刺激手三里穴位可以疏通手阳明大肠经,促进气血流通。
  • 调和气血:手三里穴位与上肢的经络密切相关,可调和气血,改善上肢功能。

肩外俞

  • 肩外俞:肩外俞穴位于肩部,肩胛骨外缘,当肩峰下缘,与肩胛骨外缘的交点处。
  • 主治: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麻木,肩周炎,落枕,颈椎病,以及肩部运动障碍等。
  •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放射至肩臂部。

天宗

  • 缓解肩背疼痛:舒缓肩部肌肉紧张
  •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肩部血液流通
  • 消除炎症反应:减轻肩部炎症症状

风池

  • 位置:位于颈后部,枕骨下缘,两条斜方肌的外缘凹陷处。
  • 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止痛,明目止眩。
  • 操作:针刺风池穴,斜刺0.5-1寸,得气后可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风府

  • 位置:风府位于后脑勺正中,枕骨下缘的凹陷处,与风池穴相对,可调理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状。
  • 针刺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针垂直刺入穴位,深度约0.5寸,留针15-20分钟。

风门

  • 位置:风门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 功效:风门穴具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肩背部疼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 操作:针刺风门穴时,应采用平刺法,进针深度约0.5-1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肾俞

  • 补肾益气
  • 强壮腰膝
  • 温阳散寒

针刺的具体操作

  1. 消毒:严格消毒针具、皮肤,避免感染。
  2. 进针手法:轻稳、准确,避免损伤。
  3. 留针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15-30分钟。
  4. 出针:快速拔出,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常见病证的针刺穴位

  • 漏肩风: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肩外俞、天宗、风池、风府、风门、肾俞
  • 臂丛神经痛: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肩外俞、天宗、风池、风府、风门、肾俞

漏肩风的针灸治疗

  • 选穴:选择穴位: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手三里、风池、风府、风门、肾俞。
  • 针刺:针刺手法:平刺、提插泻法。
  • 艾灸:艾灸方法:艾条灸、艾灸盒。

臂丛神经痛的针灸治疗

  • 针灸穴位选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痛主要选取肩部、颈部、背部、手臂等部位的穴位。
  • 针刺手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等。
  • 治疗次数:一般情况下,每周治疗2-3次,疗程1-2周,具体情况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

临床疗效观察

  • 80%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加。
  • 15%好转:症状有所缓解,疼痛程度降低,但活动范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