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与孙权:三国时期一段特殊的君臣关系
张昭与孙权:三国时期一段特殊的君臣关系
张昭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谋士,与孙权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他既是孙权的辅佐大臣,又是直言敢谏的忠臣。本文通过三个历史故事,展现了张昭与孙权之间既相互尊重又时常发生争执的特殊关系。
孙郎射虎
孙权每次打猎时,常常骑马射虎,老虎经常冲到马前攀住马鞍。张昭见状脸色大变,上前说道:“将军怎能如此冒险?作为一国之君,应该能够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能在原野上驰骋,与猛兽较量?如果万一有个闪失,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孙权向张昭道歉说:“年轻时考虑事情不够周全,因此感到惭愧。”但孙权仍然无法控制自己,于是制作了射虎车,车中不设盖,由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兽。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但孙权每次都亲手搏斗以此为乐。张昭尽管苦谏,孙权却常笑而不答。
严禁酗酒
公元221年,为了应对刘备的报复,孙权从建业迁都武昌。有一次在武昌时在钓台饮酒大醉,让人用水洒向群臣说:“今日酣饮,只有醉后落入水中,才能停止。”张昭正色不言,外出坐于车中。孙权遣人呼张昭还,对他说:“大家一起高兴,您又何必发怒?”
张昭回答:“以前纣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饮,当时也以为只是高兴而已,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孙权默然而感到惭愧,于是罢酒。动不动就甩脸子给孙权看,在东吴也只有年高德厚的张昭可以这样做了。
封土放火
公元232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向吴国称臣,孙权决定派大规模使团册封公孙渊,张昭坚决反对。孙权与其反复争辩,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恳切。孙权不能忍受,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就拜朕,出宫则拜您,朕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伤害您。”
张昭注视孙权良久,方才说道:“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听从,但每次想要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太后临终的时候,呼唤老臣在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说完后涕泣横流。孙权也掷刀于地,与张昭相对而泣。但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
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结果公孙渊出卖孙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这时孙权才感到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于是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他出门。
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张昭其人
史书记载张昭“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主以下,举邦惮之”。张昭与孙权的关系虽然有君臣之分,但也是亦师亦父,因为当年孙策早亡把孙权托付给张昭。所以张昭虽然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权,但对于孙权不合时宜的举动,张昭从来都是直言劝谏,可谓是铁骨铮铮的忠直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