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离职后最长多久可以仲裁?仲裁的流程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离职后最长多久可以仲裁?仲裁的流程是什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nfo.imlaw.cn/laws/16553.html

在职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劳动纠纷。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申请劳动仲裁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那么,离职后最长多久可以申请仲裁?仲裁的具体流程又是怎样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劳动仲裁时效

员工在离职后一年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意识到或应当意识到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劳动关系终止,申请仲裁的时间限制为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可以影响仲裁时效的计算:

  • 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时,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劳动仲裁流程

  1. 申请:当事人提出申请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案件的前提和必经程序。

  2. 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五日内,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 先行调解: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应及时仲裁。

  4. 开庭审理和裁决:仲裁庭应在开庭前五日将开庭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

  5. 仲裁期限: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延期的,经批准可延长不超过十五日。

  6. 仲裁裁决书:仲裁庭合议作出裁决后,制作仲裁裁决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以上是离职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限制和仲裁流程的详细说明。如需进一步法律咨询,建议及时联系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