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姜夔《扬州慢》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姜夔《扬州慢》解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eipian.cn/5ax9omj4

姜夔 《扬州慢》解读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荒芜之悲。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酬赠等。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传世。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根据此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败的哀思。

上片写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是淮南东路著名的大都市,竹西亭外的名胜,解下马鞍稍作停留。淮左名都,宋朝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次到扬州。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走过曾是十里春风的扬州,看到的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金兵进犯扬州回去以后,城池荒废,乔木凋零,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废池乔木,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天时渐渐黄昏,寒冷中凄凉的号角弥漫在劫后荒芜的扬州城。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词人先从自己的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街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荠麦。而昔日晚唐诗人杜牧笔下扬州城的美景一去不复返了。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只是“废池乔木”。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

词的下片,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黍离之悲”。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最善于赞赏扬州的杜牧,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也一定吃惊。纵然“豆蔻”词语精工,青楼诗意飘逸,面对荒城也难表达深情。杜郎,即杜牧。俊赏,俊逸清赏。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江中波浪浩荡,月色凄冷无声。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想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为谁而生?词末二句,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是词人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

吴志勇,1948年4月出生,滨海县大套乡人。1967年滨海县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回乡参加劳动。1976年任大套公社大套大队党支部书记。1980年上岗农校作物栽培专业学习。1981年任獐沟公社党委纪检委员。1983年任獐沟乡乡长,考入盐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学习。1985年任陆集乡乡长。1989年任陆集乡党委书记。1991年任滨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书记。1993年任滨海县委统战部副部长。1995年兼任县台侨办公室主任。2002年兼任滨海县工商联党组书记。2003年任滨海县卫生局协理员。2008年退休。江苏省诗词协会、全球汉诗总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在《滨海报》《盐城师专校报》《环球诗声》《江海诗词》《当代江苏千家诗》《中华诗词十五年鉴》《香江诗潮》《中华诗词论坛》《香港诗词论坛》等报刊网络上发表旧体诗词三百多首。《滨海县志(1986–2008)》总纂总负责人。滨海县老年大学古诗词班特聘老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