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红绿灯少和走8公里红绿灯多的路哪个省油
10公里红绿灯少和走8公里红绿灯多的路哪个省油
100%确定:畅通路段绕路通行更节油
不同的里程决定了油耗的核心因素,包括:
- 通行时间
- 怠速时间
- 起步频率
【里程规划&高峰出行可以体现节油,这是由于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细化后的概念如下。(分成三个部分,试着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来描述)】
1. 通行时间与巡航转速
假设弯路的行驶时间与拥堵路段的通行时间相同,或者稍长。这个时候,很多人会认为在更短的时间内行驶自然会节省更多的燃油,但速度的浮动范围实际上决定了弯路的油耗更低。众所周知,发动机转速越高,喷油量越大,因为节气门的深度控制着节气门,而节气门越深,进气量越大,喷油量越大。
在拥挤的道路上行驶时,总是很难稳定车速。频繁的起步跟车需要大油门高速度,所以稳定巡航的概率很低。然后,假设拥堵路段的平均转速达到3000 rpm,行驶时间为30分钟,其概念是在30分钟内以3000 rpm的空燃油比通过燃油喷射完成9万次做功。另一方面,如果路况比较平稳,中速巡航的车辆平均速度可以低至1,600 rpm左右。在同样的30分钟内,发动机将以1600转/分的低喷油量喷射48000次。哪条路可以省油?
2. 怠速时间与油耗的关系
在拥堵路段行驶,尤其是红绿灯较多的路段,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停车等待。发动机怠速是机器油耗最低的状态,但这里所谓的“低”其实并不低。小排量的普通1.5L滑板车怠速一小时,在不开启空压缩机(A/C开关)的前提下,每小时油耗总会超过1升;压缩机开启时会达到1.5L左右,因为压缩机需要占用发动机3~5马力(PS)。如果发动机想要正常怠速,就需要主动提高转速,并以更多的油耗为代价来补偿这些马力,那么油耗自然会更高。
假设在平稳路况下行驶时间仍小于30分钟,拥堵路段的空闲时间必然是30分钟的倍数。然后,考虑到第一节计算的油耗差和怠速时1升左右的油耗,两者的差距似乎已经很大了。因此,在拥堵路段行驶必然会增加油耗,但部分车辆的“表观油耗”并不计入怠速油耗。这种“作弊级”的计算方式会给人一种油耗相当低的错觉,真正的油耗只能由用户自己计算。
3. 起步频率的影响
车辆行驶阻力最大的时刻是起步加速度。此时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无任何惯性力的“自加速”状态。起步完全依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马力),所以车辆起步时需要克服的行驶阻力很大,瞬时油耗总能达到25~50升。而且这只是仪表盘能显示的峰值,以免“吓到”用户的“保守设计”;对于普通加速来说,如果把瞬时油耗显示为25L/100km的截止值,其真实水平很可能达到40L/100km左右,快速加速的大排量车看着就是三位数。
可见频繁的起步加速会耗费大量的油耗,在拥堵路段长时间怠速也会增加油耗,交通时行驶速度不稳(高)也会增加油耗。所以在“有路可绕”的前提下,错开拥堵的道路即使多开几公里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里程并不是决定油耗的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