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鳌虾的生活习性
克氏鳌虾的生活习性
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淡水虾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活动习性、生态要求、食性、生长习性和繁殖习性等方面,全面介绍克氏螯虾的主要生活习性。
活动习性
克氏螯虾为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和觅食。白天,它们通常潜伏在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角落、石块旁、草丛或洞穴中。因此,在投喂饲料时,应以傍晚一次为主。
克氏螯虾具有较强的攀援能力和迁移能力。当水体缺氧、污染、饲料缺乏或其他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它们会爬出水面寻找新的栖息地。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设置好防逃设施。
生态要求
克氏螯虾对水体富营养化及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阴暗、潮湿、低温的环境条件下,即使离开水体也能存活1周以上。一般而言,水体溶解氧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
克氏螯虾的温度适应范围为0~37℃,适宜生长温度为22~33℃,最适温度为20~30℃。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它们会进入不摄食或半摄食状态并开始打洞;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则进入不摄食的越冬状态。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4~28℃。
克氏螯虾对重金属、某些农药(如有机磷农药、菊酯类杀虫剂)较为敏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浓度超过0.7克/立方米或存在极低含量的菊酯类杀虫剂,都可能导致其中毒死亡。因此,养殖水体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水质标准。
食性
克氏螯虾属于杂食性偏动物性,能摄食各种谷物、饼类、蔬菜、陆生牧草、水生植物、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鱼虾、动物下脚料等。同时,它们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在人工规模化养殖中,投喂专用配合饲料效果最佳。
生长习性
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克氏螯虾具有蜕壳生长的习性。蜕壳期是其最为脆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敌害和同类的攻击。因此,在人工养殖中,必须在虾池中设置一些隐蔽物或栽种一些水草,供其蜕壳时躲藏。在条件良好的池塘里,离开母体的幼虾经过2~3个月的生长即可达到上市规格。
繁殖习性
克氏螯虾属于秋冬季产卵类型,一年产卵1次,交配季节在7~12月。亲虾交配后开始掘穴,雌虾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的过程多在洞穴中完成。
克氏螯虾受精卵孵化时间与温度密切相关。如果水温太低,受精卵孵化可能需要数月之久。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二年的3-5月仍可见到抱卵虾的原因。有些人误以为克氏螯虾是春季产卵或1年产卵两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