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儿医解读不同阶段宝宝辅食质地的标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儿医解读不同阶段宝宝辅食质地的标准

引用
百度
1.
https://baobao.baidu.com/dailyjnl/view/f97876a451171526fd26c45c590f2843.html

随着宝宝的成长,辅食的质地也需要相应调整。从6个月到1岁半,宝宝的口腔处理能力逐渐发展,辅食质地应从柔滑的泥糊逐渐过渡到小软块。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同阶段宝宝辅食的质地标准,并以南瓜为例,具体说明辅食的制作方法。

根据宝宝的大致月龄和口腔处理食物的主要方式,可以把辅食添加大致分为4期:吞咽期、蠕嚼期、细嚼期和咀嚼期。

  • 吞咽期为6月龄,口腔处理食物的方式是基本整嚼,整咽
  • 蠕嚼期为7~8月龄,口腔处理食物的方式是舌嚼 碎+牙龈咀嚼
  • 细嚼期为9~10月龄,口腔处理食物的方式是主要以牙龈咀嚼
  • 咀嚼期为11~18月龄,口腔处理食物的方式是主要以牙齿咀嚼

辅食添加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质地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 第一阶段(6月龄)吞咽型辅食,为质地柔滑的泥糊。
  • 第二阶段(7、8月龄)蠕嚼型辅食,为质地稍厚的泥糊。
  • 第三阶段(9、10月龄)细嚼型辅食,为质地软的碎块。
  • 第四阶段(11、12月龄)咀嚼型辅食,为质地软的小块。

1岁~1岁半,食物仍需相对细软。

以南瓜为例,辅食添加不同阶段米粥的形式参照如下:

图1 吞咽期的柔滑泥糊:南瓜煮烂用勺子压成糊状后滤渣。

图2 蠕嚼期的稍厚泥糊:南瓜煮烂用勺子压成糊状。

图3 细嚼期的软碎块:南瓜切成5mm左右的碎块煮软。

图4 咀嚼期的小软块:南瓜切成10mm左右的小块煮熟。

本文摘自《虾米妈咪育儿正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