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在民事侵权行为中,因侵害他人人格权、身份权等非财产性权益,导致受害人遭受精神痛苦而给予的经济补偿。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又是如何确定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通常在以下这些情形下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行为致使自然人死亡或者残疾,给其近亲属带来严重的精神痛苦,像因医疗事故让患者死亡,其家属能够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侵害他人的人格权,例如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导致他人精神痛苦,就像恶意散播他人隐私,使他人遭受精神创伤,有权利要求赔偿。
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去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不过具体能否获得赔偿以及赔偿的数额,要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法院来判定。
哪些情形能够主张高额精神损害赔偿
在我国,以下情形较有可能主张高额精神损害赔偿:
人格权利遭受严重侵害,如非法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若造成受害人精神痛苦程度极深,如长期抑郁、精神失常等,可主张高额赔偿。
侵权行为具有严重的违法性和恶劣情节,比如加害人故意且采用暴力、侮辱等极端方式实施侵权行为。
侵害死者人格权益,对其近亲属造成巨大精神创伤,像侮辱、诽谤死者,导致近亲属遭受社会舆论压力、内心极度痛苦等。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对权利人有重大精神价值,权利人也能主张。不过,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需综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由法院酌情判定。
精神损害赔偿的金额如何具体确定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主要从以下方面判断: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故意或重大过失侵权的,赔偿数额可能更高。例如,恶意造谣严重损害他人名誉的情况。
侵权行为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像公开场合下采用恶劣手段实施侵权,情节更为严重。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受害人精神伤害程度越重,赔偿越高,如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也有影响,若侵权人借此获利多,赔偿数额也应相应增加。
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也会作为参考。总之,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固定标准,需根据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确定。
当探讨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时,这背后还有许多关联要点。比如在确定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后,赔偿的数额该如何确定,它会受到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造成的后果以及侵权人的经济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另外,精神损害赔偿的提出时间也有讲究,不同的案件类型在时间规定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