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肽CXO”16亿卖身易主的“背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肽CXO”16亿卖身易主的“背后”……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3A0192200?media_id=&suid=

10月21日晚间,四川双马发布公告,拟以15.96亿元收购深圳健元92.1745%的股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一家多肽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企业,深圳健元为何选择"卖身"?这场收购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CXO寻找“资本”避风港:IPO的墙不好爬,上市企业的“梯子”要不要接?

知名多肽CXO,16亿“卖身”上市企业

10月21日晚间,四川双马公告,拟使用自有及自筹资金以总计15.96亿元的交易价格向星银医药及星银集团购买其所持有的深圳健元92.174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四川双马将持有深圳健元92.1745%的股权,深圳健元将成为其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具体来看,四川双马拟以13.6亿元购买星银医药所持有的深圳健元78.5458%的股权;以2.36亿元购买星银集团所持有的深圳健元13.6287%的股权。

资料显示,深圳健元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多肽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建有一个研发中心和两大生产基地,化学合成多肽总产能现已达数吨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健元医药-多肽与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其中,主要生产基地湖北健翔有符合美国、欧盟和中国cGMP标准的多肽原料药生产线(含中试线)共10条,配备多肽固相及液相合成反应釜数十台,总反应釜体积超3万升。目前,湖北健翔的多肽原料年产能已达数吨级规模,其中 GLP-1类产品最大单批产量国内领先,部分美容肽单批产量超百千克,为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化学合成多肽原料药生产企业。

另一生产基地深圳健翔有4条符合GMP要求的制剂生产线,主要进行多肽制剂生产,以及 CDMO业务中部分项目的制剂样品制备。

湖北健翔

据介绍,深圳健元提供全方位的多肽产业化服务,包括多肽类原料药研发生产业务、多肽定制研发生产(CDMO)业务、 以及美容肽研发生产业务,公司收入以多肽类原料药业务为主。得益于GLP-1靶点多肽类药物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深圳健元的整体营业收入近年来实现了显著增长。

公告显示,经审计的合并口径下,深圳健元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0亿元和2.16亿元,同期营业利润分别为8999万元和8268万元。可以看出,深圳健元今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另据未经审计数据,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深圳健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879万元和6704万元。

对于此次交易,四川双马认为,完成后公司将把握生物医药行业的增长机遇,将生物医药业务纳入业务板块,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综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官网资料显示,四川双马目前主要管理的资产为建材生产制造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前者的业务包括水泥产品以及建筑骨料的生产与销售,后者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推动国家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展开布局,选择具有较强持续盈利能力,现金流良好、具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夯实产业投资及管理业务,有力有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实际上,四川双马此前已对“进军”生物医药领域进行了一些布局。今年4月,四川双马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和谐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重点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科技等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投资。

看起来优质的多肽CXO概念公司,缘何卖身?

随着GLP-1药物市场的蓬勃发展,当下降糖减重多肽原料药及其CDMO证处于风口浪尖,业务需求量很大,而能提供这类原料药且具有规模化产能优势的CDMO公司并不多,健元医药继成为化妆品多肽原料药领军企业之后,目前正在降糖减重多肽原料药领域发起冲锋,想要借助后者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公司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已提交美国FDA登记备案,而利拉鲁肽原料药在2024年10月12日获得WC认证文件,迈出了向欧盟市场成功出口的关键一步。

根据上述信息,健元医药正往降糖减重多肽原料药领域布局发展,并且有相关的技术和产业化“基础”作为业务版图拓展“依托”,且公司的营收、盈利向好,这样一家看起来优质的多肽CXO,为何“卖身融资”呢?

盖德视界从多方信源了解到,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

1、母公司想打造一家优质的GLP-1概念企业,然后脱手大赚

如上文所述,健元医药想要走向的路是GLP-1赛道,这个赛道目前的概念股公司诺泰生物、圣诺生物都是逆周期发展,并且大大提振了自身的市场估值。

10月10日,圣诺生物公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007.17万元至6119.87万元,同比增长43.90%至75.88%。

10月8日,诺泰生物也公布了第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亿元至1.4亿元,同比增长100.56%至180.78%。两家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类似,多肽原料药等销售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

成功的先例,不仅让后来者有了对标发展的“进步和想象空间”,更会让“聪明的资本”趁势打造出更多的概念GLP-1企业,有一定基础且正在向GLP-1拓展业务的健元医药就这样被其母公司“星银医药”选中了。

来自财联社的报道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深圳健元负债总额为7.33亿元,净资产为-0.62亿元,而截至今年6月30日,深圳健元负债总额变成只有1.42亿元,净资产为6.09亿元。期间星银医药通过多重举措优化了“健元医药”的财务数据,将后者推上“优质多肽概念公司”的行列。

财联社的报道还指出,四川双马在这场交易中也是“赢家”,作为上市企业成功拿到想要的“GLP-1”概念,同时成为“并购重组”概念,推高了其市场估值及股价,21日双马发布拟收购公告,22日开盘股价报18.78元,涨幅10.02%。

盖德视界认为,只要健元医药在被双马收购并表后,能持续贡献稳定的业绩与利润,加之有“GLP-1”概念加持,可以预见四川双马不愁没有股市故事可讲,双马本业是建筑材料与骨料,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属于利空,而GLP-1虽有产能过剩和价格崩盘“隐忧”,再吃几年红利还是可以的。

2、健元医药自己也有野望,奈何股权瑕疵影响融资做大因此寻求现金并购

来自医芯资本的分析认为,健元本身股权结构就是有瑕疵,实际经营管理团队持股较少,激励机制各方面存在问题,也尝试过独立进行股权融资,但是因为股权瑕疵,一级市场IPO暂停等多方面原因机构也不敢投,所以成为了一个潜在并购标的。

如前文所述健元医药财务数据原本没有那么美观,加上各种融资渠道被堵,未被双马拟收购前,很难有大笔资金涌入支持其在“GLP-1”赛道上的扩张,如今通过“上市企业现金并购”不仅解决融资问题(双马后续启动股市募资支持健元业务发展成为可能),还将让经营管理团队获得更多来自上市公司的战略认同及资源、资金、透明化监管扶持,或许真的能够在“GLP-1”赛道杀出一条血路。

医芯资本指出,此次四川双马直接现金收购,不需要增发新股也不需要证监会审批,直接拿下、雷厉风行,如果双马能给予健元医药团队更多激励的话,业务快速增长不在话下,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看好未来的发展。

四川双马也表示,将推动深圳健元医药业务的深入发展,继续投建新产线,专注于创新多肽原料药及美容多肽复配等研发,增强研发至生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市场渠道,实现全球布局,通过技术升级和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确保质量和供应链稳定。

结语

资本寒冬,有进一步发展潜力的CXO被收购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资本杆杠用好了,能撬动“双赢”未来。这样的案例,不只是双马和健元医药,还有今年8月份发布收购交易公告的甘肃国资莫高股份与甘肃皓天科技,前者计划收购后者51%的股份。

皓天科技,作为一家曾在科创板IPO申请中崭露头角的CXO企业,尽管最终撤回了IPO申报(也是融资渠道被堵),但其在药物原料药及CDMO、CRO服务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实力,无疑为业绩和市值不振的莫高股份的医药板块扩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莫高股份的国资背景和资源也有望为皓天科技的业务拓展提供背书。

展望未来,在“并购重组”概念大涨的趋势下,也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上市企业盯上有潜力的“CXO概念公司”。IPO的墙不好爬,上市企业的“梯子”是否值得接呢?

参考来源:盖德视界、四川双马、健元医药、财联社、医芯资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