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也许应该是《德道经》?我看完真的信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也许应该是《德道经》?我看完真的信了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20401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到《道德经》,首先浮入我们脑海的大概就是这个广为人知的开头。然而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德经》等文物出土,很多证据早已说明,我们读到的王弼本《道德经》,未必是原初文本。

张远山的《老子奥义》一书,为我们揭示了《道德经》可能的原始面貌。作者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道德经》原本应该是《德道经》,即先“德”经后“道”经。这一观点不仅颠覆了我们对《道德经》的传统认知,更为我们理解这部经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道德经》的文本演变

《道德经》的文本演变始于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独尊儒术”的统治理念,图书馆馆长刘向对《道德经》进行了系统的篡改。他首先将上经和下经对调,接着重新分章,并以“老子母亲怀胎81年”为由,将章节数目改为81章。此外,刘向还对经文进行了篡改,并反注义理。经过历代注家的层层“加工”,《道德经》最终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目全非的样子。

老子的背景与创作动机

要理解《道德经》的原始面貌,我们需要澄清两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1. 老子的母邦并非楚国,而是陈国:陈国在上古曾是伏羲族古都,保留了大量伏羲古风和伏羲传说。这为老子晚年著书弘扬伏羲之道,出关寻访伏羲祖地提供了文化渊源。

  2. 《老子》并非西出函谷关时即兴写成:老子在晚年曾客居宋国30多年,并且收了一批学生。《老子》正是他静思熟虑的毕生著作,教学的范本。他的教诲对象本来也不是普通人,而是侯王。

《老子》初始本的结构与内涵

《老子》初始本的结构与伏羲太极图有着密切的联系。全书共77章,对应北斗七星;上经44章,对应斗魁四星;下经33章,对应斗柄三星。上经“贵德”,论述 “人道”;下经“尊道”,论述天道”。下经证上经,天道证人道。

这种结构安排,体现了老子作为东周史官的职责。史官的职责包括执掌“天道”(即天文象数)和遵循“天道”指导“人道”(即人文制度)。以这样的“易”来解读,才是阐释《老子》唯一途径。

对关键文本的重新解读

以新的结构框架为基础,文义就有了新的解释。比如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这个“帝“,传统版本通常译为“天帝”,意思是说道在天帝之前已经存在了。但作者指出,“帝”是“太一”帝星神格化的“太一”上帝,这句话实际上还原了“太一”上帝产生过程,即先有天文义的“太一”帝星,后有宗教义的“太一”上帝,“道”先于“帝”。这种思想,是对“君权神授”的哲学祛魅。对于掌握天文真相的史官来说,“君权神授”论是无效的,效法天道治国才是有效途径。

结语

读完本书,由衷感慨,虽然历史要以考古为基础,但有时候也还是需要一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再结合古文献和出土文物进行大胆求证。冥冥中,也许就离真相又近了一步。尤其是解读老子这样的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