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chengyu/499405.html

“既往不咎”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对于过去的事情不再追究责任。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八佾》,其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论语·八佾》中记载:“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既往不咎”的含义,提醒人们在处理过去的事情时要保持宽容和智慧,不要过分纠结于已经发生的事,而是要向前看,着眼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