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龙教授详解八段锦:八段动作功效与教学视频
杨柏龙教授详解八段锦:八段动作功效与教学视频
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气功之一,以其简单易学、功效显著而广受欢迎。它通过一系列流畅的动作和深长的呼吸,能够增强体质、调节呼吸、调和身心,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等。本文将由权威专家杨柏龙教授为您详细解析八段锦的全套动作及其功效。
八段锦功效
增强体质:通过一系列流畅而有节奏的动作,八段锦能够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提升身体的柔韧性与协调性,从而增强整体健康水平。
调节呼吸:在练习过程中,八段锦强调深长且平稳的呼吸方式,有助于扩展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从而对心血管系统也有积极的保健作用。
调和身心:八段锦的动作既温和又充满力量,与呼吸的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情绪,帮助身心达到平衡,进而提升心理健康。
提高免疫力:持续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活力,提升身体的自然防御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促进血液循环:八段锦的动作能够刺激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氧气供应,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相关问题。
延缓衰老:通过促进新陈代谢,八段锦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保持身体活力,使人保持年轻状态。
舒缓压力:八段锦的练习有助于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稳定性,改善睡眠质量。
促进消化:八段锦的动作能够激活胃肠蠕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
八段锦预备式
作用与功效:矫正体态,调整呼吸节奏,安抚心神,平稳气息,激活气血运行,增强元气,帮助练习者进入深度练功状态。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功效与作用:
本动作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和治疗中的整体观念。三焦系统包括上焦、胸腔,主呼吸;中焦、腹腔,主司消化;下焦、盆腔,主排泄。元气通过三焦运行至脏腑,贯通全身,三焦顺畅时,正气得以升发。该动作通过深吸气时上举,呼气时下落,增强膈肌运动,增深呼吸,从而疏通三焦,按摩内脏,提升脏腑功能。
通过四肢和躯干的伸展与拉伸,并配合呼吸调节,能有效促进元气与水液在全身的分布和气机的升降。此动作有助于调理三焦,畅通任督二脉,以及手足三阴三阳经络和脊柱的相关部位。同时,扩展胸廓,使腹腔和盆腔器官受到适度牵引与按摩,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
该动作对于肩部问题的预防与治疗,及缓解颈椎病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式:左右弯弓似射雕
功效与作用:
通过加强这种运动,可以有效提升肺活量,预防并改善由于病毒引发的呼吸系统问题。运动中的转头和手臂伸展有助于改善胸腔和头颈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提升心肺功能,纠正驼背及含胸的姿势,同时增强股四头肌力量,提高下肢稳定性,预防摔倒。
在进行左右开弓的动作时,有助于扩展胸腔,增加肺部通气量和血液回流,同时打开上焦区域。通过“八字掌”坐腕翘指和龙爪手的动作,可以有效刺激肺经和大肠经,促进微循环,增加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并提高指关节的灵活性。
通过下蹲至马步姿势,能加强股四头肌和小腿后侧肌肉的收缩,帮助提升下肢力量,并促进血液的有效回流。
扩胸、展肩、转头等动作,有助于颈椎和胸椎的活动,调整小关节的异常位置,改善颈、肩、胸、背部的肌肉平衡,进而有助于纠正不良体态,如驼背,同时预防颈椎病和肩周炎等问题。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功效与作用:
如果存在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较弱的情况,这项运动能够有效缓解和预防相关症状。由于肝、胆、脾、胃位于中焦部位,通过双手交替的上举和下压动作,可以对中焦脏腑的经络进行牵引和按摩,从而帮助舒缓肝气、健脾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在上举下压的同时,有意识地用力压迫大脚趾,可以刺激足部的太阴脾经,特别是隐白等穴位。通过拉伸、挤压两侧肋部与中脘部位,还能刺激脾经的大包、章门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位,从而进一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脾胃功能。此外,这些动作还可调节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张力,并激活内脏神经,有助于提升脏腑功能,尤其是脾胃的健康。
在两手交替托举和按压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脾脏的升清功能和胃部的降浊功能,从而有效提升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
通过两掌的对拉动作,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向相反方向发力,椎体两侧形成上下运动,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颈肩等相关疾病。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功效与作用:
这一系列动作有助于调节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流通。
通过两臂外旋和肩膀扩展的动作,有助于疏通手三阴经和任脉,同时对手三阳经和督脉起到挤压作用;而在两臂内旋时,肩胛微微外展并使命门向后凸出,可以进一步刺激手三阳经和督脉,同时对手三阴经和任脉进行压迫,带动背部的腧穴和夹脊等部位。这种阴阳经络的交替开启与闭合,有助于激活全身经络气血,促进阴阳的平衡,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在转头回望的过程中,能够刺激颈部的大椎穴,并牵动两侧颈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增强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缓解眼部疲劳,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颈椎病等相关疾病。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功效与作用:
由于工作压力或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人出现了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从中医角度看,这些症状多源于脏腑失衡,心肾不交。该方法能够有效补肾养心,滋阴降火,从而帮助缓解这些困扰。
摇头摆尾的动作能够提升体内阳气,促进经络通畅,平衡阴阳,疏通任督二脉,调理脏腑,并增强肾脏功能。此举有助于肾水的上升与心肾的相交。同时,它还能激活脊髓及马尾神经,改善内脏神经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卵巢、子宫、前列腺、膀胱等重要器官的健康。
脊柱的旋转动作,加上头部和尾部的牵拉,以及提肛收腹和膈肌下降的配合,能够有效保健脊柱。此外,腹腔内的脏器得到适度按摩与挤压,有助于提高中焦和下焦的消化、排泄及运化功能。
下蹲马步与重心的左右移动能够活动髋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股骨头坏死等相关疾病。此举还能够增强下肢力量,提高整体身体的稳定性。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功理与效果:
该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固本培元的理念,强调肾脏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的汇聚之地,腰部则是肾脏的藏身之处。若腰部失去灵活性或无法转动,肾气就会受损。本法的核心作用在于强健腰部,固护肾脏。
脊柱的弯曲与伸展运动有助于增强与脊柱相关的肌肉群力量,提升脊柱的稳定性、柔韧性与延展性,能有效预防和缓解颈椎与腰椎的各种问题。
双手的摩动与身体前俯并触足动作,有助于按压和牵引膀胱经,刺激督脉、命门、肾俞等关键穴位,调节肾经与膀胱经的气血流动。同时,起身时还能对足少阴肾经进行拉伸,达到滋养经气、固肾壮腰的良好效果。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功效与作用:
该方法有助于疏肝明目,缓解因疫情引发的易怒、焦躁情绪,并有效缓解肋部胀痛、面红目赤等症状。
通过采取怒目圆睁、揉动两侧肋部、紧握双拳、脚趾抓地以及马步下蹲等动作,可以拉伸全身肌肉和筋脉,激活手三阴、三阳经的原穴及足三阴、三阳经的井穴,从而增强肝脏的藏血与疏泄功能,起到强健筋骨、增强体力的作用。
在进行冲拳时,通过保持胯部和头部稳定,增加脊柱的左右旋转幅度,有助于提升脊柱的灵活性,并促进脊柱小关节的调节与恢复,从而对脊柱健康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功效与作用:
古代称之为“震髓法”,其原理是通过激发体内气血流动,将体内的“浊气”从头部引导至脚底涌泉部位并排出体外。这里的“浊气”指的是体内的紧张和病态气息。
通过脊柱拉伸和反复震动,可以有效地对椎间盘进行挤压,刺激脊髓,同时调整脊柱小关节的排列。此外,结合收腹提肛与膈肌的升降运动,这种震动还对内脏器官产生挤压效果,有助于内脏复位,缓解关节和肌肉的紧张状态。
这种有节奏的弹性运动,配合脚趾抓地与踵部提升的动作,可以刺激足部的三阴三阳经脉,增强小腿后侧肌肉力量,并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平衡能力。